李蕊:给亲密一个合理的距离

李蕊专栏 jkdyz 407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案例1:包办让父母失去自我

  结了婚的小严,到现在还在安排父母的起居。劳力劳心自己总是要为父母操持一切,得到的却是父母生活被拘束与无奈,让父母心中产生了束缚感。

  专家解析:

  作为已婚子女,父母辛苦了一辈子,给自己成家立业,让他们安享晚年,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小严认为为其操持好一切,不让他们操心,这种做法本无可厚非,子女孝敬,老人本应该高兴,但子女为父母安排一切的同时,忽略了老人的感受,而且两代人之间对事物的认知和审美等有很大的差异,包办让父母感觉失去自我,似乎生活被子女所控制,亲密过度,让老人感到拘束和无奈。可子女做的一切也都是好意,自己如果说的太多,怕孩子不高兴,父母也不愿与子女沟通,告知自己的想法,无意的杀伤力最大,老人的想法子女并不知晓,所以他们心甘情愿的为父母劳心劳力,却不知道这种爱的方式,让父母却苦不堪言。在中国,这样三代同堂的家庭很多,由于沟通不畅彼此不能袒露心声,导致了两代人都很累,为了“爱”对方,让他们活在痛苦中,彼此不了解。

  案例2:窒息的爱,会让彼此崩毁

  为人父母的小韩,虽然孩子已经12岁,上六年级了,却总感觉他依然是襁褓中的婴儿,由于过于担心儿子的安全,她每天恨不得24小时监视宝贝儿子,上学和放学都亲自接送,凡事都溺爱和顺从孩子,本想让其过得幸福快乐,但换来的却是孩子的逆反和顶撞。小韩心里承受已经到了极限,代劳的父母,付出的多为何遭此冷遇?她百思不得其解。

  专家分析:

  12岁的孩子,由于自我意识地飞跃发展,进入“心理断乳期”,也是第二反抗期,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独立意识会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和心理上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以独立人格出现。在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是全面性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当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阻碍,人格伸展受阻时,就会引起反抗。在面对一些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还是需要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但不想大人时刻监视自己,妈妈接送上学的亲密行为,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这种窒息的爱,当然会引起他的反对,也会遭到其他同学的耻笑。

  案例3:过度亲密的爱,会使感情疏远

  新婚燕尔的小王,甜蜜的爱情与真实的婚姻现况,让她无论如何都无法转变自己作为一个妻子的角色,监视、洞察,总希望爱人什么事情都告诉自己,生怕与自己产生距离,关系疏远。他们的幸福生活一时陷入了僵局。

  专家分析:

  爱情无需刻意去把握,就像抓沙子,越是想抓到的多,越是抓得牢,但流失的越多。爱情也是一样,越是想紧紧地抓牢自己的爱情,反而容易失去自我,失去原则,失去彼此之间本来应该保持的宽容、适度的距离和谅解,爱情也会因此而变得毫无美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和爱情,但是爱是需要能力的,这个能力就是让你爱的人从内心真诚地接纳和爱你,而不是一味的去控制对方。这样只能让对方产生强烈的排斥情绪,产生距离,关系疏远。过度的亲密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会让对方感觉压抑而逃避,影响夫妻关系。

  不论是对父母、子女、爱人,作为亲人我们都是会悉心照顾每个方面,希望让他们满意,但当付出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后,结果往往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对方不但不能感到满意,反而会感觉不舒服、被束缚、甚至有窒息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黄焕祥和麦基卓是人性的艺术家,他们曾为我们绘制了一份关系地图:关系带来热情、共鸣、亲密、分享、接纳、着迷与上瘾,也带来依赖、愤怒、嫉妒、哀伤、冷漠、厌烦和彼此控制。在亲密的关系初期,我们都有迫切的控制欲望。我们越控制,就越觉得有安全感。可是我们也发现种种的控制最终都会破坏关系。

  可见,亲密有度,不论是空间距离或者心灵距离的不适度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人际距离的不恰当,会影响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李蕊:给亲密一个合理的距离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