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各大医院近年频频在广州“跑马圈地”,不少医院盲目恶性扩张
-有院长语出惊人:有领导点名要“支援”,公立医院是“被扩张”的
-部分市民担忧:民营医院难放心,限制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不方便看病
广东新医改方案近日出炉,措辞“空前严厉”地提出:“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和标准”。
业界普遍解读为,这是给“圈地扩张热”的医院念起“紧箍咒”。有人质疑,有人诉苦,更多人在观望。
一些公立医院过度扩张、负债发展,是一种错误的发展观。广东一些大医院热衷于建大楼、买设备。一些院长把主要精力放在扩容上,成了基建负责人。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卫生厅厅长姚志彬
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和标准。鼓励社会资源投资办医。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民营医疗机构实际床位数、门诊量分别达到全省总量的15%左右”。
―――摘自广东医改新方案
现在民营医院口碑普遍很差。某些公立医院,尽管价格贵、服务态度不咋样,但老百姓还是更信任他们。为何不允许这些优质医疗资源去发展扩容呢?这还是方便百姓看病的啊。
―――广州市民王先生
现状“蜗居”老医院刮起扩张风
“广东医改方案出台,将严控公立医院规模”。11月18日早上,当广州某大医院的张院长(化名)如常翻起办公桌上的《南方日报》,头版赫然大标题让他眉头一皱。
“该来的终归是来了!”张院长一声叹息。
这几年,在同行“扩张风”中,他所在的医院也“顺应潮流”,办起分院。但运营压力让他备感疲惫。对于广东医改方案这一严厉的措辞,他直言“政府确实应该管一管,不能放任医院各自圈地”。
近年,伴随着广州城市发展,医院刮起了“向东”、“向南”的扩张风。广东医疗江湖的“老大哥”―――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系统的扩张最为明显:
“百年老院”中山一院继接管黄埔区人民医院之后,又在2006年接管了原东山区人民医院以及越秀区辖下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国最早的西医院”中山二院2002年在海珠区建南院,短短几年业务量就近2亿元,初尝甜头。去年他们又与增城市政府签约,将增城市人民医院“整体移交”纳入管理。
位于繁华天河区的中山三院,把扩张步伐迈到东部新成立的萝岗区。这笔“生意”看起来很合算:由萝岗区政府投资4亿元以上,在科学城附近盖新医院、配套基础设施,再交给中山三院经营管理。新院有望在明年交付使用……
广州各大医学院校、大医院也纷纷行动,在东部、南部医疗市场“抢分一杯羹”。南方医科大学继接管邮电医院之后,还计划在萝岗盖分院;广州医学院接管了黄埔港湾医院、荔湾医院、羊城医院,准备进驻亚运村;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南沙中心医院……
业界公认“最牛”的还是广东省中医院:1997年,二沙岛分院全面竣工投入使用;2002年,广州市慈善医院建成,委托省中医院管理;同年,珠海市中医院并入;前年又在大学城建立一所分院。今天,省中医院已从蜗居老城区的一家老院,发展成为一所拥有5家三甲医院、病床总数近3000张的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医院。
在张院长看来,这是一场白热化的“暗战”,意味着医疗市场蛋糕的重新切割,“没人甘于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