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深圳各大公立医院正式实施药品零加成,深圳医保目录中共计2962种药物以零加成的价格出现在公立医院。由于15%的加成幅度并不大,加上之前不少药品价格并未达到加成上限,市民感觉降价像毛毛雨。而深圳一家三甲医院药剂科负责人表示,药价大头并不在医院。
市二院:部分药品并未降价
昨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药房前的三块电子显示屏上列出了7月1日部分药品零加成调价明细表,病人可以清楚地看到药品名称、规格、单位、进价、原零售价、新零售价等项目内容。公立医院此前可以向患者收取西药以15%为上限,中药以25%为上限加成费用,但由于部分药品原先的加成幅度并没有达到上限水平,所以此次降价的幅度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西药方面,昨日市第二人民医院电子显示屏上显示多种注射液、胶囊类、片类的西药进价、原零售价、新零售价都为同样的水平,如“猪肺磷脂注射液”的价格是3552元,此次零加成后没有降价。药剂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药价不变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猪肺磷脂注射液的原零售价是3627元,加成价格是75元。但市民李先生表示,部分药品确实有相当幅度的降价,自己以往买3盒“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需要196元,昨日的价格只为168元,省了28元。市民陈先生也表示,昨日一盒“丙戊酸钠缓释片”的价格为67.4元,比原先买的价格大概降了10元。
该院药剂科负责人解释,根据广东省物价局的规定,之前医药药房实行六种加成率,最高加成率不超过15%,而超过2000元的昂贵药物加成率远低于15%,因此市民会感觉没有便宜那么多。
中医院:取消加成后与药店持平
南都记者在深圳中医院采访了持综合医疗保险卡来取中药的市民,通过对零加成前后初步计算,都比以前要少20多元。不过,有部分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中医院中药价格本身不贵,即便取消加成,少付二三十元对市民影响不大。最应关注的是西药价格,西药价格高,在基数大的基础上取消加成费比率,节约的钱多。
南都记者在多张小票单上看到,常用中药价格都以克为单位,取消药品加成后,党参0.19元/克,川穹0.08元/克等。南都记者在福田区振兴路元和堂大药房了解到,该药房党参0.2元/克,川穹0.06元/克,当归0.2元/克等,且基本所有中药都有售。
患者:常用药很难说谁便宜
蔡先生关节肿痛。昨日挂号看病,医生开给他一支“扶他林”软膏,刷社保卡花费20 .90元。同样是此支软膏,记者随后在莲花支路一家超市一楼的海王星辰药店查询,刷医保卡价格为23 .90元,不刷医保卡价格为27.90元。这支扶他林,医院药价还比药店低了3元。
此外,亦有市民提出,目前实施优惠措施的只有深圳医保目录中的2962种药物,至于公告所说的第二阶段扩大到全部就医人群全部药品,该政策的落实应该有时间表。住院的周先生则担心,医院以药养医非一日之寒,如今突然让它回归采购价,若政府对公立医院财政拨款不够充足,势必会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
在深圳儿童医院,家长彭先生经记者提醒,才注意到手上的交费单据。医生开的是小儿氨芬黄那敏颗粒,价格为2.66元。记者去药店查看,发现药店要9.80元。彭先生的妻子周女士说,她发现一些常用药,有的是医院便宜,有的是药店便宜。
而深圳一家三甲医院医务科科长透露,取消加成其实治标不治本。“药品价格的大头并不在医院收取的加成费用,而在于从上游药厂到医药公司再出售到医院的过程。中间药品的价格已经翻了几倍”。他表示,即使医院不再从药物中盈利,依旧不能妨碍医生开贵药然后从医药代表手中获取利润。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必须挤干中间环节的水分。
(责任编辑:江刚 实习编辑: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