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看到,只要是“黑名单”上的奶粉品牌,商家都进行了无条件退换货处理。
紧急下架“问题奶粉”
记者昨日走访了沃尔玛、北京华联、星力百货等数十家商场和婴幼儿用品专卖店,发现各大商场和超市均已将国产婴幼儿奶粉撤下货柜,并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了封存及退款工作。
“一边上网收集最新信息,一边核实不合格婴幼儿奶粉名单逐一清查下架。”昨日上午9点30分记者在沃尔玛超市看到,奶粉专柜前销售人员正在重新整理各类奶粉。“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卖场里出售的蒙牛、伊利、南山、三鹿等6个品牌22种不合格的婴幼儿奶粉目前已全部下架。”沃尔玛公司事务部杨露告诉记者。而星力百货有关负责人也表示,由于无从核实具体涉及的69个批次,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星力百货超市已对所涉及的22个厂家品牌的奶粉全部下了架。
“你看,左边是合格的87家企业和产品名单,右边是不合格的22家婴幼儿奶粉企业69批次产品,你可以参照这个名单进行退换货。”在娃娃国商场记者看到,该商场在进口处最显眼的地方加急设置了奶粉“红黑榜”,帮助家长们退换货。
据悉,筑城许多经营婴幼儿食品的商场超市,都已经派人连夜加班,上网搜寻打印这两份名单,然后设置成展板,让前来退换货的家长一目了然。只要是“黑名单”上的问题奶粉,持购物小票,商家将无条件进行退换货处理。即使小票遗失,也可与经销商联系进行退货。
进口奶粉抢占市场
三鹿、雅士利、南山、金必士、施恩、伊利……商场里正在销售的国产品牌奶粉都没有22种这么多”。某商场一位负责人在逐一对照了不合格清单感叹地说:“一夜之间,国产婴幼儿奶粉在贵阳市场几乎绝迹。”
据该负责人介绍,国产品牌奶粉在贵阳市场一直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尤其是20元左右的低端市场。这一次,国产品牌奶粉集体下架,将意味着20元左右的低端奶粉市场出现空白。
一位从小关赶来给孩子选购奶粉的林先生表示,之前孩子一直食用圣元奶粉,价格为49.8元/袋,如果改吃进口奶粉经济上将有不小的压力。 。
“我女儿吃了5个多月的圣元优博,虽说优博这次没上黑名单,但是圣元公司被通报了,所以我还是决定退掉优博换成惠氏,就是图个放心。”市民唐小姐告诉记者。据悉,有类似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被点了名的奶粉生产企业中未参加检测的系列产品同样遭遇信任危机和退换货要求。
在正新综合批发市场记者见到,前来退换货的市民已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商场在门外发起了选购奶粉的宣传单,上面列出本次检查出问题的22家企业69个批次的“问题”奶粉以及经检测合格的国产奶粉。可尽管如此,不少市民在拿到退货款后还是直奔“洋奶粉”而去。家长们尤其青睐未检出违禁物的进口奶粉,例如惠氏、美赞臣、澳优、雅培、多美滋等成了家长们退换货后购买奶粉的首选。各大超市中,多美滋等合资奶粉的销售额也猛然攀升,而这些奶粉价格都在百元左右,甚至更贵。
代理商两面受夹击
在正新街综合批发市场记者观察到,多家贵阳地区奶粉代理商也来到现场协助批发商为消费者办理退货。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奶粉代理商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事件他们的损失很大,像这些批发商,在他们这里拿货,现在出问题了,他们可以无条件退货,然后改卖进口奶粉为主,损失并不是很重。而他们却面临厂家与消费者双重夹击。一方面,厂家要求他们对消费者进行解释,可消费者及本地超市则要求无条件退货。今天,许多消费者拿着问题奶粉之外的同品牌奶粉前来要求退货,他们也都无条件受理了。此外,他们还与厂家一同承担了因问题奶粉引发病情的患儿医药费。奶粉代理是他们公司的支柱产业,公司代理的3个品牌奶粉在本次事件中全军覆灭,这次事件对贵阳本地所有的奶粉代理商都是一次不小的冲击,
全环节监管本地奶企
昨日下午,记者就本次问题奶粉事件采访了好一多及三联两家本地乳业公司。
贵州好一多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云松告诉记者,本次事件对公司影响并不大。目前省质监部门已派专人进驻厂里生产车间,对每一款好一多乳制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所有奶制品均已抽样送检合格。
贵阳三联乳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这次事件发生后,该公司从原料、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各方面加强管理,包括在设备清洗上,均要认真核对清洗液浓度、温度及清洗时间。“饲料供应方必须出具关于‘三聚氰胺’的检测报告后方可使用。”该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