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被称为“救命钱”的医保基金,在郑州市爆出“借”医保卡套现侵吞案。近日,郑州市市民李先生反映,郑州市仁济肿瘤医院(现改名为郑州和谐医院)与参保人勾结,非法诈骗医保基金,侵吞公众“救命钱”。目前,虽经有关部门初步调查,该院从2008年到2011年涉嫌诈骗、违规案件共28人次,涉案金额已追回14万余元。但3年来,相关部门一直未给出明确处理结果,举报人反映强烈。
2月4日,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戴春枝表示,该局已对仁济肿瘤医院展开彻查。
【举报者】
查医保清单揭出医保诈骗
举报人李先生反映,2008年12月底,他在郑州市医保中心办自己的医保手续时,顺便调取了母亲的医保卡使用详单。记录显示,他“母亲”于2008年10月份曾在郑州仁济肿瘤医院住院,总费用是6568.8元,其中,个人账户支付112.16元,统筹支付5564.04元,现金支付892.6元。
经详细查询,李先生得知,“母亲”医保卡曾在该院综合五病区住院使用,病历中登记的患者姓名、身份证号、地址等与其母的信息完全相同。“母亲”在2008年10月4日住院,入院为“急”,诊断是“肺部感染、高血压、冠心病”,13天后出院。
“没有病,却‘被住院’”,李先生79岁的母亲说,她除了2004年初住过一次医院,至2008年底就没有住过医院。
那么,这个住院的“母亲”究竟是谁?这些“病历”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李先生开始悄悄调查。令他没想到的是,让母亲“住院”的却是自己的亲姐姐李女士。
李女士在写给家里的检查书、保证书上说,“只想帮朋友一个忙,在没有和妈妈商量的情况下,私自转借给别人用的。”
之后,李先生调查的事实让他更加不安。李先生发现,李女士还用其医保卡在2007年11月至2009年3月的17个月内,在该院住院5次,从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账号上划走38271.32元。
“而真实情况是,在此期间她从未住过医院,是在‘骗保’。”李先生说,此事虽牵扯姐姐,但这背后肯定隐藏着更大的“黑手”,“我就是想挖出侵吞公众‘救命钱’的蛀虫。”于是,他便向医保、公安等部门反映,“3年了,不知跑了多少趟,就是没结果。”李先生说。
【医院】
封存部分医保违规病案
“我不相信此案仅仅是冒名顶替,还有医务人员勾结进行‘医保卡套现’的嫌疑。”李先生如此称。
对此,记者于2011年12月26日来到郑州仁济肿瘤医院采访调查。医院副院长商英智表示,仁济肿瘤医院已于2010年7月由上海安平公司收购,之后更名为郑州市和谐医院。和谐医院与原来的仁济肿瘤医院已经毫不相关,但由于原来遗留的案件没有查结,已严重影响了新医院的经营发展,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查处。
记者在这家医院的病案室看到,17份病案因涉嫌医保违规、违法在公安调取证据后,由医院封存。而李女士和另一位病人的病案没有封存,记者翻阅发现,李女士五次住院,其中,3次住在五楼综合科,2次住在肾病科。住院主治医生是杨丙占、李春丽,责任医生是副主任医师马佑民和主任医师张教授。当时的综合科主任是高科源,肾病科主任是张教授。
目前马佑民副主任医师和张教授仍在坐诊。马佑民表示,李女士当时住院有身份证和医保卡,是按国家规定办理的。至于药方上他的签字,马佑民说:“签字我也不主管病人呀。”
张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签过字,但是从来没见过这个人。作为科主任有些需要我签字。”
【揭秘】
业内人士指“医院协同套现”
那么,持卡本人根本没来医院住院,医院是怎样从“医保套现”、侵占公众“救命钱”的呢?业内有关人士向记者描述了这样的流程:找熟人或亲戚、朋友(参保人),利用他们的医保卡编造假病历。之后按照住院病人程序,检查、开药、治疗等各项目录输入至“医保”监管目录中,以便到医保部门报销、分利。“只有医院‘协同作战’集体作弊,否则不可能完成这么多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