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波:“爱国卫生运动”该改名

社会万象 jkdyz 67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廖新波:“爱国卫生运动”该改名

 

  “爱国卫生运动”关键在“预防”,在于发动群众一起来,从而形成个人讲究卫生,大家遵守公共卫生的意识,提高全民对疾病的免疫力。

  在博客中,我有多篇文章提倡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但是,不管从机构与体制,还是从人们对其意义的认识来看,一直以来,“爱国卫生运动”都没有被重视。在我的博客中,不少人对“爱国卫生运动”反应“冷淡”,同时也对“爱国卫生运动”一词反感,觉得将“运动”与“爱国”联系在一起很别扭,“卫生与爱国没有一毛钱的关系”,甚至不少人认为是“文革”产物。

  其实,“爱国卫生运动”是一项预防疾病的好制度。然而,在目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在政府部门本身也不重视的情况下,要使这项制度坚持下去,推行下去,确实很难!如何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呢?我认为有两点是必须要做的,一是要重新认识“爱国卫生运动”的起源、内容与意义;二是要根据目前国家制度变革的实际更名。更名很重要,名字富有历史的印记和政治主张,名不正则言不顺,听也不顺,行也不顺。

  有人说“爱国卫生运动”是“文革”的产物。之所以认为是“文革”产物,本身就是一种逆反心态。有时候,人们总是“以人为鉴”、“以事件为鉴”,仅从这一点就可以告诉大家:凡事不可先入为主,应该了解事物的真相与实质,对大多数人好的,对社会有益的,不管是谁说的,还是谁做的,都应该尊重并且实施之。就算希特勒说的话,也有不少是“真理”,难道他说的就不能信、不能做,甚至信了就是纳粹分子吗?这显然是形而上学的表现。换言之,即使“爱国卫生运动”是“文革”产物,但只要是对人民有益的,对预防疾病是经济、有效的,我们就应该继续推行。何况,“爱国卫生运动”并不是“文革”的产物。

  当然,在这场“运动”中,也出现一些过激的做法,比如把麻雀列入“害鸟”之列。假如我们认定“爱国卫生运动”的方向是对的,我们也应该包容一些不足甚至错误。纵使是错误,给后人留下的也应该是教训,而不是“攻击”的武器。

  实际上,“爱国卫生运动”即使是在文革,也只是受到减弱并没有停顿。虽然投入减少、进展不大,但改水改厕一直在进行,“门前三包”也成为制度。一些“运动”也“随之”进行,如“五讲四美”里就有“讲卫生”,全国性的创建“卫生城市”活动等。

  从“爱国卫生运动”的沿革,我们就知道,“爱国卫生运动”关键在“预防”,在于发动群众一起来,从而形成个人讲究卫生,大家遵守公共卫生的意识,提高全民对疾病的免疫力。疾病少了,国民健康素质与素养提高了,一种社会主义的新风尚形成了,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增强了,这就是一种爱国、爱人民的善举。

  “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到今天,内容并没有发生变化,况且搞好全民卫生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但是,时过境迁,人们的思想变了,制度也发生了变化,要对这项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大事在新的时期赋予新的内容,我们有必要对“爱国卫生运动”的名称适时地修改一下,因为“爱国”目标之大难以与“小卫生”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把任何“运动”都冠以“爱国”之衔,恐怕也有滥用之嫌。也许我们应该将目标调整得更加准确一点,将名称更改得更加集中一点,使我们的工作名正言顺,听起来也顺,行动起来也顺。最重要的是,这将更加明确我们全民“讲究卫生,除害灭病”的主张。也许,这样才会得到社会各行各业、全体百姓的支持。只有人人关心了,才能统一思想、统一领导,统筹协调,自上而下,促进并加快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爱国卫生运动”的目的在于:讲究卫生,预防、减少以至消灭疾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促进更大发展。因此,建议将“爱国卫生运动”改为“全民卫生健体普及制度”,其机构改为“全民卫生健体普及办公室”,简称为“卫健制”和“卫健办”。

  以上建议仅起抛砖引玉之功,或许有更好的名称代之。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廖新波:“爱国卫生运动”该改名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