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保健企业借“食补食养”概念暗度陈仓

食品安全 jkdyz 65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北京媒体中心】自8月份以来,保健食品行业随着几届大型国际展会以及行业高峰论坛的召开,并借助《保健食品十二五规划》的东风,掀起了又一轮行业发展的高潮。业内人士更是乐观的估计,今年国内保健食品份额将突破千亿大关。在发展形式一片大好的背景下,健康第一站编辑却在几次展会上发现了一些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情况,而其中最突出的则是一些保健食品企业利用国人传统“食补食疗食养”保健理念,躲避严格的保健食品申报环节,以功能食品、新概念食品的名义推广保健食品产品。

  胶囊食品?

多家保健企业借“食补食养”概念暗度陈仓

  了解科幻小说的读者可能对“胶囊食品”这种东西有所了解,在众多描绘未来科技发展的小说中,都曾经出现过未来人来在一日三餐时,仅需要吞咽一粒高能量、高营养的胶囊食品,就可以获得所需营养和饱腹感的描写。其实这种场景现在已经不仅仅出现在科幻小说中,在保健食品展会上企业展位工作人员的描述中已经实现了:健康第一站编辑在参加展会时,看到一些展位上形似展出了保健食品的胶囊产品,在询问这些产品的保健功效后,在进一步了解该产品的保健食品批号和标志时,工作人员却告知此产品仅仅获得了食品审批。

  小编颇有些啼笑皆非,胶囊状食品?不想此疑惑使得工作人员一顿鄙视:“谁规定食品不能做成胶囊状了?我这里还有药片状和液体状的呢。这个是提取的食品精华,你平常吃的那么多,其实身体能吸收的也就是这些精华,我们把精华提取出来,还省了你的事情呢。一粒胶囊可以获取一顿饭所需要的营养,我们这是高科技、这是便民,你懂不懂?”小编不甘心的问到功效问题,工作人员则从提取源的几款食品进行了一番科普:“这些食品的益处众所周知,传统中医、养生著作里都有体现,好处大家都知道,我们提取出来精华是为了避免食用过程中的麻烦。”再询问是否会申请保健食品批号问题时,该工作人员斩钉截铁的确认:“这个就是食品,我们也只做食品!现在提倡食补食疗,比吃药有副作用强多了!”

  PS:《食品安全法》中规定,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神奇的食用油

多家保健企业借“食补食养”概念暗度陈仓

  各种食用油一直都是千家万户生活必须品,在选购的时候,一般是从提取物、纯度、口感和质量方面作为衡量标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食用油在某些方面,对人类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小编在参会时却赫然发现,具备种种保健功能的神奇食用油产品未免也太多了吧:橄榄油、野生核桃油、野生亚麻籽油、杜仲籽油、紫苏油……借营养元素来宣称的保健功能已达10多种:植物甾醇、DHA、EPA、亚麻酸、谷维素等。

  看到这里,不知大家还是否记得被列入08年度中国科技十大骗局的粟籽油。罂粟籽油宣称“可用于降低胆固醇、血脂,预防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可用于各种类型的血胆固醇过多、高血脂和肥胖症,以及脂肪肝、肝硬化、肝功能障碍等,还可用于皮肤病等辅助治疗;另外,也可作为癌症化学预防在临床上使用……”

  被曝光后,罂粟籽油目前已被国家五部委纳入新资源食品范畴。对于新资源食品,卫生部明文规定,禁止宣传或暗示产品的疗效及保健作用。而如今市场上仍流行的“DHA/亚麻酸”各种新概念其实都属于新资源食品的范畴。过度的和夸张的宣称保健作用实际上都已经违法。

  仙茶仙草?

  天天清护肝茶、祥康三七银杏茶包治百病、仙牌灵芝草、仙草益佰中国冬凌神奇茶……展会上充斥着很多未经审批的保健茶以“仙、灵、神奇”等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歧义的宣传词招揽观众。

  茶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品味也跟着提升,对茶文化的品尝也是情有独钟。传统茶叶的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慢慢的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的、科技含量更加重的茶叶消费趋势。如有机茶、保健茶、花草茶等。

  诚然,用各种植物茎叶炮制的茶在功能上的确有养生的功效。但其功能仅仅是养生,而绝非药品。

  无论这些企业的工作人员有多少歪理邪说,都无法避免一个常识:食品就是食品,按照公认的食品定义,它除了让人获得生存的能量外,是不能大肆宣传任何别的功效的。如果想宣传自己产品的功效,就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按正常的流程去申报保健食品并获准。这才是对消费者和自身企业负责任的态度。

(责任编辑:晏霏霏)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多家保健企业借“食补食养”概念暗度陈仓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