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有最新消息称,事实上,国家质检总局早在今年8月5日就已下发通知称立顿铁观音袋泡茶产品稀土含量超标,产品不合格。然而,联合利华方面却直到11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后才发出相关声明,而在之前长达3个月的时间内一直没有针对消费者作出相关解释及回收说明。
据悉,记者就为何隐瞒不合格通知长达3月一事联系采访联合利华,但仍未收到回复。
产品出问题
已不是先例
据悉,2005年,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对不同品牌的速溶茶做的测试分析,分析结果中,立顿普通型速溶茶的氟化物含量大大超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规定。而若按中国每升饮用水的氟化物含量不得超过1毫克计算,立顿速溶茶的氟化物含量大约是中国标准的6.5倍。
这一测试结果一出,导致联合利华立顿红茶立刻被消费者“弃之”,产品从货架上消失。直到2006年,联合利华送检的4种立顿产品被检验合格后,这场“氟超标”事件才总算得到遏制。如今,联合利华立顿产品再次上榜国家质检总局不合格产品黑名单。根据公布结果,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立顿”牌铁观音产品(规格型号为50g/盒,生产日期为2011-01-14)被判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是稀土超标。专家表示,稀土超标将对人体造成多种影响,包括肝肾衰竭、影响神经系统等。
跨国公司
搞双重标准
谈及此次事件,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表示,立顿于1992年进入中国,短短5年后其销量就达到第一位,市场占有率也排名第一,立顿在行业具有较强的品牌地位,这次事件将对联合利华的品牌地位造成一定影响。
金融界首席分析师杨海表示,近期外资企业在国内被检测不达标事件开始增多,联合利华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过去消费者总是很相信国际大品牌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其实现在来看,这些所谓跨国集团在他们本国严格的执行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可是他们在中国却在搞双重标准。
为什么跨国公司敢在中国冒风险呢?在杨海看来,主要是它们在中国违法的成本太低,导致事件屡禁不止。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尤其是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并且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实行更加严格的检测措施,防止中国消费者受到双重标准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