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贩子零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社会万象 jkdyz 211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这些天,一位东北姑娘怒斥医院号贩子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对此,卫计委率先做出了反应,发出了对号贩子要“零容忍”的承诺。随之,有12名号贩子被公安人员抓获。这不止是对这名无助女孩的最好声援,更是对“黄牛”倒号行为的威严宣战!

  但“零容忍”不等于“零存在”,要实现这样的承诺,还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就诊路径的完善。没有哪个国家公然纵容“黄牛”。可放眼世界,“黄牛”却是一个难以医治的顽疾。大到奥运会、世界杯,小到娱乐明星的演唱会,只要有热度,就会有“黄牛”的影子。

  即便如此,在就医挂号的环节中出现“黄牛”,大概也只有我们国家存在了。我们来思考一下,究竟是什么疾病,一定要到北京来瞧,还一定要瞧专家号,还一定要集中那几家人满为患的医院?

  举一个不甚恰当的例子,现在我们国家的医疗制度,就如同一个单位,在制度上鼓励所有员工,有问题直接撇开基层干部,去找上级领导。其结果必然是基层干部很难受,上级领导很受伤。

  一个国家之所以要设立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就是因为医疗问题有不同的特点,需要不同等级的医疗措施。因此,疾病的诊疗一定要有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这也是现在几乎所有国家的医疗体系都在实施分级诊疗的根本原因。

  当有了疾病或者健康疑惑,先在周边的社区医疗机构就诊,个人成本低,动用的医疗资源也简单。社区能解决固然好,解决不了再转诊到上级“大医院”,这时“大医院”的劳动就更有针对性。而现在,绕开社区直接到综合性大医院就诊,实际是对分级诊疗的一次践踏。

  其实,老百姓也想“小病上社区”,只是不懂专业的他们,极可能会把自己的每一个健康问题视为大问题,或者把小症状视为大疾病的前兆。这种情况下,“上社区”甚至会引发人们产生耽误病情的担忧。在没有专业引导的基础上,当然是大医院能让人们稍微安心一些。

  现在,是时候把“小病上社区”改为“首诊上社区”了。除急诊外,每个居民看病的首诊都应该是社区医疗机构,至于以后是否需要上更好的医院,决定权必须赋予医生,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在新近召开的北京“两会”上,分级诊疗再次成为热点问题之一。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没有分级诊疗,就没有规矩的就诊程序,没有规矩的就诊程序,带来的必然是混乱与拥挤。这样的环境下,号贩子不出现,才真的会让人奇怪呢!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号贩子零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