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季正值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患儿数量攀升,家长带孩子看病排队往往需要三四个小时。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就诊大厅不难发现,前来就诊的人可谓是人山人海。据医院工作人员介绍,最近上海儿童医院单日门急诊量已经突破8000人次,创下了历史新高。然而,据统计,我国儿童总数2.26亿,平均每千名儿童才能分得0.53名儿科医师,但儿科医生仅有11万多人,缺口达20万左右。
这些数据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我国儿科需求旺、供给不足,完善儿科医疗保健体系的工作迫在眉睫。
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副司长金生国在新闻发布会上,就儿科医生培养问题指出:“国家将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大儿科人才培养工作的力度。到2020年,力争使儿科医师达到14万人以上,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儿科医师数达到0.6人以上。”
破解儿科医师紧缺 从抽样调查开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实施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母婴保健法》、《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新生儿疾病管理管理办法》、《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及《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方案》,构建了三级儿科医疗保健体系,有效保障了儿童的健康权益。但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儿科医疗需求也出现快速增长,诊疗人次以每年400-500万人次递增。
金生国在会上坦言:“我国儿童总数2.26亿,每千名儿童有0.53名儿科医师,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0.85-1.3),与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存在差距,特别是实行‘全面两孩’政策后,儿科医疗保健需求将更为迫切。”
那么,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可以应对儿科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呢?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为了缓解近期出现的儿童就诊高峰,卫计委专门在全国多个地方做了抽样调查。其中包括儿科医疗资源比较集中、就诊量比较大的地方;也包含近期媒体报道的集中地,如北京、上海、广州、四川、重庆、江苏、浙江等省市。
“我们主要是为了了解2015年冬天儿童医院和部分三级综合医院儿科患儿就诊的情况以及病种结构,并与2014年同期进行了比较,研究2015年冬天是否突然出现了井喷式的儿科就诊的高峰,或者是存在跟往年不一样的病种结构变化。” 焦雅辉说道。
最终调查结果也显示,长期以来儿科的医疗服务具有季节性的特点。焦雅辉表示:“冬春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夏秋季是儿童腹泻消化道传染病、疾病高发的季节,再加上寒暑假两个假期,呈现了季节性的、阶段性的和结构性的供需紧张或者供需失衡的状况,主要是反映在儿童医院压力比较大,跟媒体最近报道的这些情况基本上是比较吻合的。”
完善儿科医疗保健体系 需多方合作
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0-14岁儿童总人数约2.3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8%。我国共有儿童医院99所,设置儿科的医疗机构共有35950个。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约为11.8万人,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焦雅辉坦言:“儿科具有职业风险高、薪酬待遇低、医患矛盾多、工作时间长、负荷重等特点,而长期以来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和薪酬待遇与其职业特点不相符。因而,儿科医务人员流失较多。”
焦雅辉介绍,为满足儿科医疗保健需求,“十二五”期间,中央投入134亿元加强地市级以上儿童医院建设,安排123亿元建设402所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用房,投入107亿元加强100所地市级和1000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儿科医疗保健体系。
同时,儿科医疗服务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儿童先心病、白血病、消化道畸形等重大疾病均能得到有效救治,及时有效地组织了“三鹿奶粉事件”患儿的筛查救治和手足口病防治等突发事件的医疗救助机构。
为了解决儿科医疗资源短缺问题,目前,卫生计生委正会同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研究有关政策措施,共同做好儿童医疗卫生工作。主要考虑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完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二是加强儿科医务人员培养。三是开展儿童健康管理,促进儿童预防保健。四是完善价格、薪酬等激励机制。
“儿童医疗机构和儿科医生短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国家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以后,儿童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凸显。” 教育部高教司宋毅副巡视员强调,教育部也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儿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将深入推进农村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工作,为基层每年培养5000名左右从事儿科等各科常见疾病诊疗服务的全科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