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点多钟,正是上海江桥批发市场检测站最忙碌的时候。在待检处,卷心菜、香芹、青椒等蔬菜样品在按照编号排队等待;提取室里,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对蔬菜样品进行前处理;速测室中,两台农残速测仪兢兢业业,隔几分钟就“突突”地打出一张小小的检验结果单。在江桥批发市场,只有拿到这张蔬菜“体检合格证”,蔬菜才能进场交易。目前江桥市场平均日交易量近4000吨,占上海蔬菜日销售量的60%~70%,每天需要检测的样品不下300个。
检测不合格的蔬菜怎么办?面对记者的疑问,江桥批发市场董事长王永芳很有底气:“蔬菜部当班经理与安全监管员将陪同客商提取复检样品,送到待销商品安全监管处,重新接受色谱仪检测。”原来,为了确保检测的公正,江桥市场一方面设置了待销商品安全监管处负责取样及编号,将送样与检测分离;另一方面添置了色谱仪等实验室检测设备,并先后通过了ISO质量认证和CNAS计量认证。如果实验室检测结果仍然超标,根据《参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承诺书》,商户会受到相应的处理―――在《不合格商品处理意见》上签字后,不合格蔬菜将被全部销毁。
“可那样的处理方式蔬菜经销商能接受得了吗?”说起两年前被全车销毁的一车蒜薹,王永芳依然唏嘘不已,“所以,现在即使是复检合格,我们也会跟基地沟通,希望基地加强标准化培训和产地抽检。”批发市场的严格检测对基地生产的确有所督促。从2002年起就在江桥市场做胡萝卜批发、现在河北已有2000多亩胡萝卜生产基地的蔬菜商张山承认,这样严格的检测程序,商户们开始确实有些不适应,但为了可持续经营,大家都在慢慢转变,现在,基地施肥、用药等都严格按照各种标准和要求进行。
为了确保供奥供沪蔬菜质量安全,上海市农委除了加强对入沪蔬菜的农残检测外,还加强了对市郊上市蔬菜的抽检力度。今年上半年,实验室定量检测蔬菜样品1201个,合格率达到98.3%。对供奥定点生产基地,更是要求“点对点,全过程,可追溯,平行检测”。其实,“农残速测”早已成为上海很多基地蔬菜上市前的一个必备流程。在上海某园艺场检验员小范的办公桌上,厚厚的一沓“残留农药历史记录”,按月分装,逐日排列。她告诉记者,即使在平时,由于卖场和饭店有要求,该基地运出的每批蔬菜也都附有农残检测报告,并加盖“闵行区浦江镇食用农产品监管测试中心”的印章。
由于批发市场的严格把关,这种对消费者安全负责任的精神已经渗透到上游各个环节。如今,蔬菜基地自检,农业部门抽检,批发市场通检,由于各部门合力书写这样一个“检”字,上海市民的“菜篮子”无忧。
(责任编辑:梁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