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复工第一天让你HIGH起来

生活常识 jkdyz 127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购物、出游、娱乐、聚餐、会友……春节长假里,人们从平日繁忙的生活节奏中解脱出来,放松身心。但在享受长假的同时,由于生活不规律,各种各样的“综合征”也应运而生。

  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上班族应该如何提振精神、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请看看专家的建议。

  有媒体在春节前进行了一次对5000人的问卷调查,当问到”长假过后,你是否对上班有焦虑和恐惧”时,48.1%的人表示有过这种感受。

  具体来说,在节后的两三天内,久久不能进入工作状态,上班效率低,心情烦躁,精力难以集中,无精打采,甚至身心乏力,并有头疼、疲劳、胃口不佳、失眠等种种不适,有的甚至还伴有抑郁、失落、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反应,这就是所谓的”节后综合征”。这是因为长假娱乐过度,身体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人体生物钟被打乱,进入正常生活状态后,松弛下来的”弦”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工作,因而产生了种种症状。

  娱乐综合征

  放假了,”宅女”乐坏了。平时在单位,工作时间不允许上网,回家后也不能玩得太久。春节七天长假,几乎每天都可以泡在网上,每晚都泡到凌晨才上床睡觉。几天下来,就觉得眼睛酸涩,一照镜子,两眼血红,成了兔子眼。这种情况,就是”娱乐综合征”的典型症状。节日期间,许多人通宵达旦地上网、玩麻将,废寝忘食,造成节后无法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精神萎靡不振,甚至还出现头昏、头痛、眼花、记忆力减退等不适症状。

  ◆◆应对措施

  规律生活,逐渐调节生物钟

  长假之后,要尽量放松心情,将节日期间还没有处理完的事情尽快了结。晚上要尽早休息,不要再熬夜。每天要做到早睡早起,起居有序,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睡眠是驱除疲劳的重要手段,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蒙头大睡十几个小时就能彻底消除疲倦,那样做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因为每个人的睡眠都是由自己的生物钟控制的,如果生物钟被打乱,即便看起来休息时间很长,实际上却会感到更加疲劳。专家认为,消除疲劳的正确做法是,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入睡,坚持在同一时间起床,逐步将自己的生物钟调整好。

  为了睡得好、消除疲劳,最好能够在睡前洗个热水澡或是用热水泡脚。洗澡可消除体表代谢的排泄物,使毛细血管扩张,有效消除疲劳。洗澡的水温在40℃左右为宜,一般洗15至20分钟即可,时间过长反而会使人感到疲劳。泡脚可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增强血液循环,解乏安眠。泡脚的水温可略高一些,以感觉微烫为宜。此外,入睡之前开一会儿窗户,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睡前1小时喝一杯加蜜的牛奶,这些都有助于睡个好觉。

  对于”宅女”来说,长时间上网导致大脑血液和氧供应不足,削弱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缓解的方式是让大脑放松休息,可轻轻按摩头部、外出散步闲逛或多听听音乐等。

  名词解释:节后综合征

  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老人难以适应突然恢复的清静日子;孩子无法安心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做准备。

  旅游综合征

  外出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过年新方式,不少人利用长假,在风光优美、风土人情迥然不同的异地度过新年。但若是行程安排过于紧张,旅途劳累,也会带来不适。

  专家介绍说,”上火”就是”旅游综合征”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燥热、口干舌苦、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等,也有人眼睛发红、牙痛、口腔溃疡、嘴角起疱疹等。此外,还有一些人因为突然的大运动量(比如爬山)而造成周身酸痛,一下子缓不过来。

  ◆◆应对措施

  按摩放松,合理食补充体力

  假期中运动量过大的人常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肌肉群运动过量产生乳酸堆积造成的结果,对此可以采用按摩放松的办法。按摩有助于乳酸尽快被血液吸收并代谢,方法是用手捏或用拳头轻轻敲打小腿、大腿及手臂、双肩,使肌肉得到放松。此外,睡眠时可以将脚垫高些,以利于下肢血液循环,促进疲劳的消除。

  出外旅行,吃得总不如在家那么可口和卫生,再加上整天东奔西跑,体力消耗很大。合理的饮食能补充营养物质,因此也是消除疲劳的必要手段。专家建议,节后首先要注意补充面包、豆制品等含有丰富的双糖及多糖元素的食物。糖就像我们身体里的燃料,可迅速消除疲劳。其次就是要充分补给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因为它们参与能量代谢的过程,对消除神经系统疲劳有着重要的作用。还有矿物质,特别是盐和钙的补充也很重要,因为它们能促使酸碱度平衡和渗透压恢复稳定,缓和肌肉疲劳,为此可以多吃海带、紫菜、牛奶、猪肝等食物。

  厨房综合征

  整个长假,不少家庭主妇在厨房内煎炒烹炸忙个不停,为前来团聚的亲朋好友制作出一桌又一桌丰盛的家宴。所以节后,她们常常会感到腰酸背痛、周身乏力、不思饮食,甚至会出现胸闷、头晕、嗓子不适等症状,这就是”厨房综合征”。

  节日期间,家庭主妇由于连续长时间地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仅疲劳,而且在炉前、灶旁吸进了大量油烟中的丙烯醛DD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一般来说,油温越高,烹调的时间越长,丙烯醛生成越多,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

  ◆◆应对措施

  注意休息,尽量减少厨房油烟

  节后应科学地安排厨房工作量,注意休息。少制作油炸类食品,炒菜时油不要烧得太热,尽量减少厨房中的油烟。

  美味综合征

  春节期间,人们欢聚宴饮,通常多吃鸡鸭鱼肉而少食蔬菜水果,而且往往暴饮暴食。有些过量食用的人会出现胃胀、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甚至还会出现头昏脑涨、心慌气喘、心跳过速、血压增高等一系列不适。这些症状因为是由食用美味佳肴过量而引起的,故称为”美味综合征”。

  专家说,在鸡鸭鱼肉等鲜味食品中,含有丰富的麦夫酸钠,会大大刺激人的味觉。麦夫酸钠进入人体后又分解成谷氨酸和酪氨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如过剩,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转化为有害物质随血液流到脑部,干扰大脑神经细胞正常代谢,使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导致上述一系列症状的出现。

  ◆◆应对措施

  适当运动,多吃蔬菜和水果

  要使症状得到改善,首先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能促进胃肠蠕动,加快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其次,食欲不振的人,可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让塞满鱼肉的肠胃得到休息。再次,可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如步行、慢跑、跳舞、打羽毛球等,将胃口调整到正常的状态上来。

  吃点粗粮,为肠胃”减负”

  应对症状:神经性厌食

  粗粮推荐:玉米面粥、小米粥

  案例:一到过年,”吃”成了小美回老家过年的主要生活。早上刚起床,妈妈就捧来了一大碗热腾腾的汤团;中午和晚上则是雷打不动的六菜一汤。增肥自是不用说,但肠胃却有些吃不消了。

  胃痛、拉肚子,这是节日期间常常出现的情况。节日期间吃得太油腻、太多,胃肠道当然无法适应;春节出门旅游或者换了一个环境,水土不服也可能引起一些胃肠道反应。一般情况下,有症状的胃肠道问题就应该吃一些对症的药物,如止泻药、理气药等。而一些民间的简单食疗法也往往比较有效,最简单的养肠胃方法是喝白粥,中医也认为粥水是最养肠胃的食物。此外,还可以多食用些粗粮,如:玉米面粥、小米粥等易消化的食物。

  若出现腹泻,但情况不是特别严重,还可以试试喝姜糖水,即用老姜煮水几分钟加点糖趁热喝。当然,症状一旦严重,还是要尽早到医院就诊。

  支招:春节长假最后一天该聚的都聚了,可以在家做一些比较清淡的食物,烹饪方式推荐蒸、煮、炖等,多吃新鲜蔬菜、粗粮、粥汤等,让脆弱的胃口缓一缓。

  缓解疲劳,洗个热水澡

  应对症状:睡眠紊乱综合征

  放松推荐:洗热水澡、睡前梳头

  案例:打游戏、看电影、视频聊天,一到过年,电脑成了小李的最好伙伴。此外,K歌、泡吧、打麻将也是春节里的固定节目,熬夜成了家常便饭。可一眨眼,长假结束了,习惯了中午11点起床的小李,对于早起感到非常挣扎。

  早晨起床都很痛苦,白天头昏脑胀、疲乏无力、精神不振;晚上躺在床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若是长假后出现了这样的症状,很可能是患上了”睡眠紊乱综合征”。

  春节长假期间,人们不是走亲访友就是出游,回到家还要上网”冲浪”,甚至通宵玩牌,不给自己留一点空余时间,这样就打乱了人体正常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结果”睡眠紊乱”找上门。许多人出现白天头昏脑胀、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等症状,而晚上想入睡时,却又睡不着,时间一长容易引起植物神经失调症、神经官能症等。

  由于生物钟已经打乱,到上班或上学的时候,如果生物钟还调节不过来,松弛下来的”弦”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工作,就会出现早上起不来等现象。

  支招:忙碌了好几天,今天最好给自己放个假,彻底轻松一下,把前几天透支的精力和睡眠补回来;晚上可以洗个热水澡,然后按照平时上班的时间上床睡觉,让生物钟逐渐调整到原来的节奏。此外,也可以采取睡前刷牙、睡前梳头、喝杯加蜜牛奶等方法。

  懈怠心理,由松渐入紧

  应对症状:工作怠慢症

  收心推荐:整理工作日程

  案例:有些人觉得,过完了元宵节才算是真正把这个年过完了,小陈就是这种观点的拥护者。”想到节后又要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还有那么多业绩没有完成,就感到有种莫名的恐慌。

  长假之后无精打采提不起工作兴趣,被称为”工作怠慢症”或”上班恐惧症”,是一种长假之后重新投入工作的不适应状态。

  有些人觉得,过完了元宵节才算是真正把这个年给过完了,现在还是调整期,所以工作上懈怠偷懒点是应该的。还有些人则对节后上班有一定的恐惧感。

  人们在长假前一直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长期下来作为一种应激机制,心理和身体会相应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思维和运作模式,维持积极应对状态。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原来那种适应紧张的心理模式,面对宽松无事的环境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产生失落感。同样,节后松弛的心理状态也存在再度适应紧张工作环境的问题,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节后综合征。

  支招:建议上班前先整理一下头绪,如自己的工作日程等,等到上班时再看看相关资料,然后和客户互相问候一番,这些慢慢的接触和热身,有利于自己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健康小课堂

  急性胃肠炎

  节日期间,很多家庭的生活规律被彻底打乱,易引起胃肠道黏膜急性炎症性改变,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脱水、休克。

  应对措施:一旦出现上述现象,应尽量卧床休息,同时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或是冲兑糖盐水以补充丢失的体液。如果呕吐持续或是腹泻严重,则需马上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并静脉输液。

  酒精中毒

  春节期间亲友相聚少不了推杯换盏,而不加节制地饮酒则是引起酒精中毒的直接原因。酒精中毒者除了有呕吐现象外,在神经兴奋期时还会有话多、言语不清、动作笨拙等表现。

  应对措施:在亲朋好友相聚时,也应相互提醒慢慢饮酒,更不要空腹饮酒。

  消化道出血

  由溃疡病、慢性肝病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也是节日前后最主要的消化道疾病,几乎所有的新发病例都有连续多日出席各种聚餐活动的经历。如果呕吐出咖啡色的食物或是排出黑色大便,可能是胃出血的表现。

  应对措施:上消化道出血十分危险,应马上到医院就诊。

  急性胰腺炎

  许多人的饮食平时本已厚重,脂肪、蛋白质含量高,而春节又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过分油腻的食物集中摆上了餐桌,再加上酒精对胃肠黏膜的刺激,可引起胰腺水肿,从而发生急性胰腺炎。

  应对措施:由于急性胰腺炎发病急,病情凶险,所以一旦发病须及时到医院求治。

  急性胆囊炎

  由于节日期间大吃大喝,或是大量饮酒,或是饮食太过油腻,还可能导致胆汁分泌过多,从而诱发急性胆囊炎,或是胆石症急性发作。

  应对措施:如果病情、症状比较严重,应及时到医院求治。

  消化性溃疡穿孔

  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上腹剧痛,腹肌紧张,出现明显的压痛、反跳痛,并常常伴有恶心、呕吐,部分人还可出现休克症状。

  应对措施: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实习编辑:叶洁斯)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长假复工第一天让你HIGH起来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