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老人”心理困扰如何解除?

老人心理 jkdyz 24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抑郁型:我真的老了吗?

  陶先生原是某事业单位的老总,为人正直,工作有能力,而且非常敬业。工作几十年,他几乎每天都是早出晚归,连女儿出嫁这样的大事,也都是由妻子一人操办的。

  今年二月,陶先生退休了。起初几天,他感到特别惬意,因为他自从走上领导岗位后,就没有过这样轻松的日子。但不到一周,就迅速被另一种恶劣心境给吞没了DD孤独、寂寞、失落、伤感便一起向他袭来。

“准老人”心理困扰如何解除?

  “我真的老了吗?我今后真的就要这样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了吗?”陶先生经常在心里一遍遍地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他开始变得郁郁寡欢,记忆力也大不如前,有几次甚至忘了自己已经退休,拿着公文包准备去上班。又过了没多久,陶先生开始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而且觉得特别烦躁,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动不动就会对家人发脾气。

  陶先生的妻子抱怨陶先生“有病”,陶先生的女儿也觉得父亲有点儿不对劲,以前一贯以理服人的老爷子现在经常说话抬杠,像是变了一个人。开始时,陶先生以为自己的心脏有问题,后来陶先生找到了心理医生。经过检查,心理医生觉得陶先生患的并非心脏病,而是心病DD老年抑郁症。

  专家分析:

  不平衡、不适应是很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准老人”在刚退休时出现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对于忙惯了的工作狂,如果突然闲下来,生活就会顿时失去目标和意义,如自己平时又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情况就会更糟,不仅会让其晚年生活闷闷不乐,甚至还会引发严重疾病。

  陶先生有抑郁的表现,也有明显的焦虑症状,缘于他退休前一直身居要职,一时间无法适应退休后带来的落差。陶先生应该用平常心去看待这个人生的必经阶段,并且放下架子,和其他老人交朋友,培养种花养鸟等各种有益身心的兴趣,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这样才能走出抑郁的阴影。

“准老人”心理困扰如何解除?

  自我折磨型:一人退休全家受累

  吴女士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人事处处长,今年52岁。去年底,单位改制,动员50岁以上的女员工提前退休,吴女士第一个带头退了下来。

  吴女士的丈夫是本市一家着名企业的总工,收入颇丰,儿子也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按理说,无任何经济压力和家庭负担的吴女士退休后应该过得很轻松,很潇洒才是,但她偏偏整天喊累,而且还常常出现胸闷、头痛、心慌的症状。原来,吴女士的累是因为过于清闲,导致精神空虚进而胡思乱想造成的。吴女士自从退休后,就很少与外界往来,丈夫和儿子工作忙,根本没多少时间在家,而小区里为退休人员安排的一些活动,她又觉得层次太低,不愿参加,所以整天基本上是一个人打发日子。现在,她非常喜欢一个人胡思乱想,有时连自己也弄不清真假了。比如,丈夫下班晚回来一个小时,她马上会想到是不是车子出事了,或者被年轻的女同事给勾引了,搞得自己痛苦不堪;儿子出差比预期的时间晚回来一天,而且事先也告诉过她事情可能不一定办得很顺利,但她还是马上想到儿子坐的飞机是不是出事了或被坏人抢劫了,不辞辛苦地自我折磨着,直到把自己弄得惊恐万状。现在,吴女士不仅自己累,丈夫和儿子也被她搞得很累。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准老人”心理困扰如何解除?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