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难免“质量门”

黑食品 jkdyz 109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一只小铁盒装的糖果卖20,来自瑞士;一盒曲奇饼干标价30多,来自丹麦;一瓶500ML装的姜茶零售价67,来自韩国……标签上的外文和图片让人似懂非懂,却常常让消费者陷入质量上乘的误区。

  进口食品也有“质量门”

  近年来,进口食品凭借着“舶来品”的身份和出色的营销,形成对中国市场的“高价出击”,不少消费者甚至已将高价格视为高质量的代名词,对洋食品趋之若鹜。然而进口食品就能完全避免质量问题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就今年而言,食品黑名单上屡屡出现进口食品的身影,进口食品也曾遭遇“质量门”。今年年初,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1月、2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名单,其中包括“可口可乐”“品客”“乐天”等国际知名品牌食品、饮料,以及部分来自意大利的橄榄油、来自法国的奶酪、来自德国的巧克力等;6月,南京曝光了8种不合格的进口食品;前不久,澳优奶粉被检出致病菌,其产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下架……

  搜索记忆,进口食品并不是如国人那般值得百分百的信任,这些上黑名单的产品和品牌甚至是知名的大企业所声场,事实打破了部分消费者的“洋产品迷信”。

  购买“洋食品”还需理性

  打破消费者的“洋产品迷信”,还需要呼吁大家理性消费。进口食品、国产食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产地,不在品质的高低。购买进口食品,同样有可能遭遇质量问题。所以购买时,首先要看清其标注的生产日期及有效期,还要看其有无食品检疫标签和中文标签。另外,近年以来,网络代购进口食品逐渐流行,但这一方式也无法让人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因为质量售后得不到保证。

(责任编辑:吴佳子)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进口食品难免“质量门”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