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不作为才是最大的“潜规则”

黑食品 jkdyz 225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强生、帮宝适等多家公司的婴儿卫浴产品被国外一消费维权组织质疑含有甲醛等有毒物质后,北京目前尚无超市对强生婴儿用品实施下架,各商家表示正在“等待政府部门作出权威定论”。此前有媒体称质检总局已介入调查,3月17日,质检总局对这一消息进行了否认。

  今年的3・15,消协号召大家向“潜规则”开火。其实,行业潜规则能闹到被消协或媒体盯上的份儿,大约已经不能叫潜规则了,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公开“秘密”。要说消费者受害最深的潜规则,不是那些看得见的条条框框,而是职能监管部门的不作为、迟作为。

  早在3月1日,英国《星期日电讯报》就发布提醒感冒药毒副作用的消息,坊间各类说法甚嚣尘上,即便半个月后,相关部门新闻发言人没有说话,官网也沉默;还有过去8年里,尽管专家、业界人士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呼吁禁止在面粉加工中使用增白剂,但至今面粉增白剂仍然“我‘加’我素”,禁白依然在“讨论之中”。如此种种,不到万不得已或是情势所逼,想听到有关部门的说法还真难。于是,每每类似事件曝光出来,大多是专家与百姓在互掐,监管者却惯常作壁上观。

  在法治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时候,愣说监管部门不作为,似乎有点冤枉,问责机制的倒逼,也容不得其不作为。譬如在三聚氰胺问题上,人家也早就知晓了牛奶里有人在添加一些物件,只不过,反应太慢。反应慢了,自然就看不清;看不清,自然也就无法尽到责任。强生上的“疑似问题“来了,按理说,职能部门应该第一时间表态:能直接给出解释的就当及时发话,消除公众恐慌,或者为消费者维权,或者替商家洗刷清白;即便给不出答案,也当说说自己在做什么,采取了哪些对策,安抚民心,让大家心里有个底。往大处说,这才是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做法;往小处说,这也是公权部门的本职。

  关系到消费安全的公共事件频发,监管往往慢吞吞地扮演着“消防员”,这已经屡次引发了公众强烈不满。制度设计上的不足可以理解,技术力量的差距也是现实,但是,没有期限或过于漫长的“研究研究、讨论讨论”,显然已经成了卸责与惰政的借口。这个潜规则不是立法或仪器所能解决的,随着国际监管水平的发展,如果不打破此潜规则,我们不仅继续被人家的“提醒”牵着鼻子走,而且很可能为无良商家的“危机公关”留下充足的斡旋空间――这才是消费者最担心的事情。

  行业潜规则好除,监管潜规则难灭。但愿强生事件是最后一次滞后性失语,也但愿监管部门能在第一时间(起码是国内第一时间)发出让公众安心的声音。

精彩推荐
监管不作为才是最大的“潜规则”
愤怒!男医生别碰我老婆私处

监管不作为才是最大的“潜规则”
曝光人造鸡蛋造假全过程(组图)

监管不作为才是最大的“潜规则”
性瘾男花百万买春上万次(图)

监管不作为才是最大的“潜规则”
烧烤真相:病死臭肉混上罂粟料

监管不作为才是最大的“潜规则”
杨永信陶宏开论战“戒网瘾”

监管不作为才是最大的“潜规则”
实拍惠州老鼠干一条街(图)

监管不作为才是最大的“潜规则”
暗访黑作坊:死鸡鸭烂肉变身美味叉烧

监管不作为才是最大的“潜规则”
臭皮鞋被我们吃进肚里(图)

(责任编辑:吴佳子)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监管不作为才是最大的“潜规则”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