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09年的理性监测,我国农产品质量总体上安全可靠。近日,在由工信部等8部委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层论坛上,农业部官员如此表示。
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年来,各监管部门都表态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为何食品安全形势与老百姓感觉有差距呢?
企业中仅三成有生产许可证
农业部总经济师张玉香当天表示,加快法规制度建设,还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不断强化检测检验。根据我国理性检测,2009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检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4%、99.5%和97.2%,张玉香表示,我国农产品质量总体上是有保障,是安全可靠的。
但据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透露,我国现在有40多万家左右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共有12万多家,有16万多家什么证照都没有。
他表示,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规模都很小,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解决问题,真真切切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要完善监管制度,食品加工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建立诚信体系。
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治上,全国工商总局的统计数字是,一年来,全国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683万人次,检查食品经营商户1507万户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31万次,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1万件,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安全标准不统一执法难规范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表示,尽管食品安全法在理顺监管体制方面做了努力尝试,但是仍然没有改变分段管理、过度管理的问题。一方面食品安全法与众多的法律法规出现诸多的交叉、重叠,造成各部门交叉管理比较多,目前各个部门基本上是各管各段,如果协调不好,就会出现有利益的抢着管,没利益的不想管,结果出现没人管的局面。
其次,食品安全标准统一化进度有待加快。虽然食品安全法已经明确要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但迟迟不见出台,而且在原有基础上,几乎每个监管机构都有权制定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造成目前标准制定泛滥,甚至出现了统一事项,不同机构重复制定标准,甚至还有标准打架的现象。
三是食品安全执法需要进一步规范。因为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规范尚未出台,导致目前食品监督抽查混乱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尽快建立一个统一的食品抽检程序,确定统一的食品检测机构,执行统一的食品安全监测标准,明确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机构。
风险监测网络将延伸至农村
业内人士表示,小农经济、分散种植和养殖是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统一监管的主要制约因素,生产加工企业小、散、多以及个体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巨大挑战。要改变现状,诚信建设和结构调整是长远之计,但当前更重要的是加强监管。
据悉,农业部今后将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卫生部将争取在今年年底建立起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和各省、市、县并逐步延伸到农村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