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危害极大,随时随地造成脑卒中的危险,带来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给社会、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其治疗非常困难。
中国房颤人群巨大,全国约有1000万。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学习曲线长,技术要求高,各不同水平的中心复发率不尽相同,亟待一种易掌握、易操作、成功率高的术式出现。
北京朝阳医院很早就开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研究和治疗,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通过把一根很细(直径2.7mm)的导管经过静脉血管送到心脏的特定部位(通常是心房和肺静脉的连接部位),这些部位也就是房颤的病灶所在部位,然后释放射频或者其它能量(如超声)进行治疗的一项技术。新指南已经提出,对于年龄>75岁、无或轻度器质性心脏疾患、左心房直径<50mm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有经验的电生理中心,可以考虑作为一线治疗手段。
CARTO 3指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技术,具有创伤微小、副作用小、引起并发症率低,而且比较安全,成功率也高于药物治疗的优势。还能够精确区分不同电极,即使电极重叠或离得很近,也依旧能够使每个电极清晰可见。包括漏点精确定位、快速建模、多腔建图、局部精细建模、病人移位补偿、心电信号质量、磁导航兼容、导管快速连接、软件界面使用导管、建模、消融等临床语言等新技术,不仅实现了精确、快速、同步的效果,而且更好的解剖细节能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新技术的应用,使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定位更准确,手术时间更快,X光曝光更少,可以有效减少医生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辐射,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
(责任编辑: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