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培训全科医师8129人 规范化培养提高看诊能力

权威发布 jkdyz 3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作为全国医改新政的亮点,上海正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全科医师队伍。以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医生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使市民享受方便的家庭医生式服务。

  全科医生 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家住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的刘阿婆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平时三餐饮食很注意,可即便口服药物用量已经很大,血糖控制仍不稳定。到三级医院,医生建议打胰岛素,刘阿婆觉得太麻烦。

  后来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龚伶伶在为刘阿婆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的过程中了解到,因为怕浪费,刘阿婆经常吃外孙女吃剩的瓜子、花生等零食。“这样可不行,这些零食容易使血糖升高。”龚伶伶不但把道理告诉刘阿婆,还给外孙女布置了“任务”,除了监督外婆饮食,还要经常带她做运动。

  经过一个月的调整,刘阿婆的血糖稳定下来,口服药的用量也适当地减少了,她很感谢龚医生:“现在身体好了,药费也少了。”

  龚伶伶是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也是一名全科医生。对于刘阿婆的感谢,她很谦虚也很满足:“这就是我们全科医生价值的体现,我们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龚伶伶说,全科概念强调的是以家庭为单位,通过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减少病患的痛苦,同时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真正使全科医生成为居民健康和卫生经费的 “双重守门人”。

  上海率先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功能的有效开展依赖于一支高素质的全科医师队伍。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途径,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大举措。

  1994年,上海率先在全国开展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2000年起,上海市卫生局又率先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探索出了“社会化管理”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新模式。目前,上海经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8129人,规范化培训招生的学员有620人。

  据上海市卫生局科教处处长许铁峰介绍,经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全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很多已经成为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骨干。

  规范化培训提高看诊能力 得居民信任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也走过了一段探索之路。2006年起,上海市卫生局采用“社会化管理”模式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即面向全国招收应届和近二年毕业的往届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进行规范化培养。

  “社区医院好像来了大医院调来的医生,看病看得可清楚了”,浦东新区三林社区的居民最近都在聊着这件新鲜事。其实,那个所谓的“从大医院调来的医生”,是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汪天英,2006年上海市首届面向全国招生的全科学员。当年,她放弃了在三级医院的工作,选择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有了居民的这句话,她觉得“很值得”。

  汪天英始终认为,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诊治疾病的能力。规范化培养分理论学习和技能强化、临床基地轮转、社区基地实践三个阶段,从三级医院到社区,再从社区到三级医院,经过这几上几下,汪天英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断、基本治疗和康复有了深入认识,业务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应对现在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游刃有余。

  全科医师仍存缺口 观念尚待深入

  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以上海2300万人口,每万人有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计算,大约需要6900人全科医生。而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局获悉,上海目前有注册全科医师4229人。应该说,全科医师还存在不小的缺口。

  许铁峰说,由于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全科医师的理念还不够深入人心,“如果大学念医学,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只会想到将来做哪方面的专科医生,而不会意识到要做去一个全科医生”。

  为此,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许铁峰举例,将住院医师培训与学位挂钩,本科生经过三年培训可纳入到专业硕士学位中去,并重点向全科专业倾斜;由于上海三所医科类院校本科招生较少,满足不了上海临床岗位需求,他们一方面到外省市高校加大宣传,另一方面与市教委沟通,希望能增加上海医科类高校本科招生人数。

(责任编辑:晏霏霏)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沪培训全科医师8129人 规范化培养提高看诊能力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