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动员全社会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倡导各级政府加大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支持力度,卫生部决定继续深入开展精神卫生防治宣传及健康教育活动,并于2012年10月10日,在北京市海淀公园举办了以“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为主题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此次活动由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国家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要求各部门积极行动,广泛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普及保健知识,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
据了解,社会老龄化应当重视精神疾病危害。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国际研究表明,精神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其中主要为老年期痴呆和抑郁症。根据我国部分地区调查,60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2%;北京市调查显示,65岁及以上人群抑郁症患病率为4.4%.
北京市卫生局制定了北京市201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工作方案。围绕活动主题,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大力宣传当前国家精神卫生工作政策及取得的成绩,向老年人及其家属和陪护人员普及老年心理健康知识,重点介绍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老年期精神疾病早期识别、老年精神疾病患者护理方法等,提高公众对老年精神健康的认识水平和处理能力。
活动邀请了卫生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出席活动并讲话,阐述了当前工作形式及意义,展望了老龄人精神健康促进工作的健康发展之路。政府和社会要形成合力完善老年精神卫生服务。继承敬老、爱老、助老优良传统,开展老年人精神关怀和心理慰藉,重点关注高龄、空巢、患病、农村留守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政府部门要通力合作,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共同解决好老年人社会保障、养老、照料、医疗、护理等问题。提供老年服务的相关社会组织和机构要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宣传,普及预防老年期痴呆、抑郁等精神疾病和常见心理问题的知识,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医疗机构要加强老年常见精神疾病识别能力,提高治疗水平。
随后,北京市老龄人代表讲述了自己积极应对老龄伴随的身心改变的认识与经验。老龄是人生经历的最终阶段,生理和心理特点都与青壮年不同。老年人自身要调整心态,认同年龄增长伴随的变化,要保持家庭和睦,学习新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多参加社区活动,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要关心自身身心健康,积极觉察身体、情绪等异常变化,及时发现和治疗精神疾病。当老年人在短期内出现明显的近记忆力减退、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等现象时,要及早就医。
活动现场设有各种宣传小屋和展板,向大众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心理卫生专家为现场的群众提供了心理咨询和精神健康指导。让老人和家属科学的了解到,如何照料、帮助老年人维护身心健康。目前,多数老年人在面对退休、空巢、躯体疾病、婚姻变故、子女关系等问题时,能够正确应对和处理,但是部分老年人需要帮助才能更好地适应。建立团结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属的陪伴和照护,是帮助老年人维护身心健康的良好方式。老年人的家属和照料者要掌握陪伴、照护常识,特别是了解老年期精神疾病、心理问题的征兆和表现,做到及时发现疾病,妥善处理心理问题。
活动还在北京市回龙观医院设置分会场,开展北京市第三届精神康复者职业技能大赛,北京市22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患者和众多在社区康复较好的患者参加了本届大赛。同时我市包括石景山、通州、延庆在内的其他区县也组织了相应的宣传活动。真正形成全社会关爱老年人的氛围,做好老年人精神卫生工作。
(责任编辑:晏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