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5监测点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

权威发布 jkdyz 106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广州5监测点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

 

  4月20日,消毒员在东园新村2号大院喷洒药雾消杀蚊虫。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摄

  登革热是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清除蚊媒孳生地,控制蚊媒(白纹伊蚊)密度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手段。23日,广州市卫生计生委通报了上周(4月13日―19日)广州市白纹伊蚊密度监测情况。通报显示,2个监测点存在中度风险,3个监测点存在轻度风险,城乡结合部、公园等区域的蚊媒密度较高。

  上周,广州全市居民区布雷图指数(BI)平均2.03,非居民区外环境标准间指数(SSI)平均0.15、诱蚊诱卵器指数(MOI)平均1.54。另外监测到各公园标准间指数平均0.04,诱蚊诱卵器指数平均2.14。

  有8个区(县级市)的监测点蚊媒密度分级为0级,风险级别为“无风险”,建议继续落实日常防蚊措施。

  花都区新雅街岑境村(MOI为7.5)、花都区云峰公园(SSI为1.25)以及海珠区晓港公园(MOI为10)蚊媒密度分级为“一级”,风险级别为“低度风险”,应启动蚊媒控制措施。

  萝岗区萝岗街罗峰社区(BI为11.76)、天河区天河公园(MOI为30)、蚊媒密度分级为“二级”,风险级别为“中度风险”,应启动加强蚊媒控制措施。

  近期监测显示蚊媒密度较高的各街镇应按《广州市卫生局广州市城管委关于印发广州市蚊媒密度分级及响应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立即启动相关响应,迅速采取清除积水、杀灭成蚊等措施,降低疫情发生风险。监测显示蚊媒密度风险级别为“无风险”的各街(镇)要继续落实日常防蚊灭蚊措施。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广州5监测点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