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尘肺工人晏庆海,从2009年开始索赔至2013年12月26日去世,工亡待遇赔偿纠纷还没有了结,这种马拉松式的维权方式引起业内机构和人士的担忧。
昨天,一直关注佛山外来工职业病工伤索赔的万格律师事务所发布《尘肺工人维权困境》调研报告,报告分析称,“尘肺工人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待遇索赔――正常程序全部走一遍,时长可达1149天”。
职业病防治公益网负责人邓江湖建议效仿香港的救助办法,建立国家尘肺病的救助基金。
晏庆海不是佛山唯一的尘肺病不幸者,他的遭遇在佛山万格律师事务所程海涛的眼里,多少有些幸运。在关注佛山外来工尘肺病、职业病维权的这几年里,他们经历了佛山皓昕金属首饰、乐华陶瓷洁具等公司职业病的暴发,为工人提供了大量的法律援助。
“我们国家工伤、职业病方面的法律经过多次修改,应该说程序简化了很多,但实际操作中并非如此。”程海涛律师说,根据《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方法》、《工伤认定办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当尘肺病患者要求职业病待遇时,他们只需通过职业病诊断、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职业病待遇核算等程序,就可获得职业病的相关待遇。
但那些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为了逃避支付职业病待遇的责任,会不断地在上述各个程序中制造障碍。“使尘肺病患者最终因体力财力和能力不支而放弃索赔或被迫与企业达成‘调解协议’,晏庆海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在报告中,他们图解了一些企业将法定的程序,如何拆解成了22个小程序,以消耗工人的索赔精力。
“如此复杂的步骤,不用说那些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即使是具有专业水平的律师也难以在短时期内找到入门的路径。”程海涛说,按照法律的规定走完所有的程序大概需要1149天。
尘肺病患者一旦进入这个过程,就可能陷入一个接一个的“起诉、败诉、上诉、败诉”的循环。
当尘肺病患者出现早期症状之后,企业为了逃避可能发生的赔偿费用,而用各种借口将他们赶出工厂。
昨天,职业病防治公益网负责人邓江湖,建议学习香港的经验,由政府建立“尘肺病补偿基金”。
香港经验
香港确诊后7天即可拿到赔偿
香港工业伤亡权益会负责人陈锦康介绍,在香港没有这么复杂的程序,工人患病到获取医疗费最快只需7天,这得益于“尘肺病人补偿基金”。
据其介绍,目前,香港仍有1800多名尘肺病患者健在(香港称为肺尘病),主要产生于建筑行业的手挖沉箱。
1981年香港成立了尘肺病人补偿基金会,由老板按公司工程费的比例缴纳。“如每100万元工程费,就要给0.25%的经款放到基金会,基金会按工人尘肺病程度赔偿给工人。”没有雇主拒绝缴款,否则雇主会吃官司并承担高额罚款。无论用人单位是谁,只要是因为职业得了尘肺病,都可从基金会里拿赔偿,用人单位则不承担赔偿责任。“只要确诊为尘肺病,一般只需要7天就可拿到赔偿。”陈锦康说。
1993年,工权会帮尘肺病工人向政府争取到了每月发放赔偿金,直至其死亡为止。1996年,促使政府全面禁止了建筑行业的手挖沉箱,使尘肺病人增长数目大大减少。目前,香港每年的尘肺病基本达到了0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