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德心戒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区福音戒毒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25日下午,在广州德心戒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团体辅导室里进行着一场特别的戒毒帮教活动―社区福音戒毒。参加活动的吸毒人员以圆圈形式整齐地坐在活动室里,在志愿者和禁毒社工的引导下唱赞美诗、观看视频以及分享每个人的收获和感想,整个现场传递着爱与关怀的气息,气氛温馨。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戒毒学员渐渐的放下各自内心的防备,开始畅所欲言,反省自己涉毒后给自己、家人和社会带来的种种伤害。反思中有人低头不语,有人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引导戒毒品学员完成整个福音小戒毒小组活动的广州德心戒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康复社工刘海鹏医生说:由于社会的、心理的原因,强制戒毒和药物戒毒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出现复吸率高、戒毒成果难以巩固等问题。而德心戒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在结合了药物和心理治疗的基础上,以人性的真善美为本,用大爱的力量使戒毒者的内心和灵魂得到升华,促进戒毒者身心灵立体化的改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给自己作正确的定位。在“真善美”、爱与被爱的力量当中学习重建人格与自我约束;并在工作生活中学会负责任,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自律能力。
接受福音戒毒的学员主要来自在德心戒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戒毒康复“中途宿舍”药物滥用成瘾者,戒毒新生康复社区――中途宿舍由广州德心戒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牵头组建,整合市禁毒委、各区禁毒办、强制戒毒所、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生产型企业等资源,提供“无缝链接”的一站式中途宿舍服务。为那些没有稳定住所、原住所接近滥药群体、家庭关系紧张的戒毒人员提供一个回家、回社会的“心理缓冲区”, 中途宿舍实行半封闭式管理,每天早上进行体育锻炼,平时则参加一些技能培训课程或心理辅导课,通过专职社工开展的戒瘾服务,心理辅导、技能培训、就业安置等特色服务,帮助她们尽快稳定生活,改善认知,回归社会。学员根据个人意愿和能力参与生产劳动,按劳取酬。同时安排专职禁毒社工24小时陪同在他们的身边,给予专业指导和培训。“目前主要为广州市户籍或常居广州,被公安司法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出狱的人士或居无定所、家庭困难的吸毒人员提帮戒服务。在中途宿舍内,通过弘扬真善美,传播大爱精神的福音戒毒模式,帮助戒毒者改变个人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新的信念、品格和行为,告别毒品及昔日的生活方式,重新融入社会并开始正常的生活,无疑是有益社会的。
6进6出瘾君子接受社区戒毒服务
阿苏(化名),广州人,39岁,已婚,有一上小学的儿子。性格内向,朋友较少,1993年开始接触海洛因后更是少与人沟通,至今多次涉毒被抓,期间一次涉及贩毒被判5年监狱服刑,因涉毒被判劳教或强戒次数不低于6次,他最后一次涉毒被抓为2012年6月,因表现良好于2014年1月提前出所回家。回家后原先做司机但由于社区戒毒康复身份驾照被吊销,找不到工作,整体无所事事,心瘾难忍而复吸,在接受社区戒毒前主要通过注射海洛因缓解戒断症状,自己在家中也尝试戒毒多次失败。
2014年6月17阿苏的妻子主动致电戒毒中心寻找社工帮助,在社工介绍下决定过来中心进行康复治疗,接受中途宿舍服务。案主目前主要想通过社区帮助戒除身体毒瘾,也希望通过社工帮忙能在戒毒之后找到工作,帮助家中缓解经济紧张现象,同时维持戒毒效果,不再复吸。
昔日染毒散尽千金,今日打杂为生
阿伟(化名),白云区江高人,1967年出生,小学文化,已婚,有两个儿子,目前无工作,与妻儿4人挤在破旧的老屋中,一家开支全靠妻子做清洁工获得。1989年之前,阿伟也曾努力工作,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89年后,在那时风靡起来的赌桌上,贩毒者将夹杂着海洛因的香烟丢到了每个人手中,慢慢地,一切与毒品有关的丑陋黑暗,将原本风光的徐某一家腐蚀至今,现在甚至沦落到贩卖家里的家具、偷窃邻居农具以换取毒资。20多年来,徐某尝试各种方式戒毒,但都因各种原因一再失败,2010年涉毒抓获后判定强制戒毒两年,强戒期满后,2013年初再次复吸至案主被广州德心戒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戒毒社工找到,在社工的支持和帮助下来到“中途宿舍”进行康复治疗,与戒毒社工一起再次踏上寻获重生的艰难之路。目前在戒毒社工的帮助和监督下,阿伟能保持操守,并通过外出做一下杂活,自己养活自己,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