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让医生找不到工作!”即将过去的2014年,国内的医疗健康界特别是互联网医疗市场,因刚出炉的亚洲首富马云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一句豪言而搅得波澜起伏。虽然医生不可能因为互联网的“入侵”就真的失业,医院也不会因为各种网上就诊平台的“火爆”而关门,但怀揣着“医疗梦”的马云一掷10亿大元,将中信21世纪打造成阿里健康并积极筹备“未来医院”的气势,着实让人感受到互联网大潮的来势汹汹……
各路英雄看好互联网医疗
在过去的几年,互联网领域当之无愧成为投资的热点,规模非常巨大,并诞生了像马云这样的亚洲新首富,还有大批的富豪,以及像BAT这些互联网超级航母,但资金主要集中在电商、旅游、金融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却一直没有进入医疗健康领域。究其原因,是因为互联网医疗发展较晚,进展也非常缓慢,市场上一直缺乏好的投资标的。另外,医疗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医疗的互联网化较为复杂,难度较大。这决定了互联网巨头的进入慎之又慎。
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情况起了变化。将目光投向互联网医疗的并非只是马云一人,业界的另一匹好马――马化腾也在马年有大动作,在两个月内狂砸1.7亿美元入股在医疗界小有名气的丁香园和挂号网;另外颇有人气的健康咨询应用软件春雨医生也是成为吸金利器,C轮融资高达5000万美元;9月中旬,九安医疗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品牌iHealth获雷军的小米系的青睐,2500万美元投资入袋……
除了互联网大佬以外,同样愿意在互联网医疗砸钱的还有来自金融界的大鳄及各风投公司:中国平安不久前推出了在线问诊类健康医疗APP软件――平安健康管家,预示着其医疗业务拓展步伐进一步加快。而红杉资本、经纬中国、软银集团、PreAngel、英诺天使基金等风投的身影也频频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出现。而传统的医疗健康公司亦纷纷将触角伸向互联网,乐普医疗、太安堂传统医疗行业上市公司也已经开始参与到互联网医疗领域投资及并购中。
移动互联的“最后一座金矿”
2014年可以说是互联网医疗的大热之年,而互联网医疗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医疗更是热点中的热点。各方投资者都看好这一市场并视其为新的蓝海,中国医药生物产业综合服务商生物谷网站早前发布中信证券研究部的报告称,移动互联网医疗是移动互联的“最后一座金矿”。数据显示,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难怪引来无数“英雄”为其竞折腰了。
大量资金不断涌入,让这一市场在过去的一年里风起云涌,许多老牌的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不断发出“新枝”,展现出勃勃生机;大批新生代创业公司更是不甘人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家都怀揣各自的“医疗健康梦”,蜂拥着向“最后一座金矿”进发。
与早期的医疗资讯、门户、社区服务不同,如今新一波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更为多元化,包括寻医问诊的交易和咨询、软硬件结合的可穿戴设备、健康管理、医生学术或职业工具、医疗信息化和移动化等。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互联网医疗健康有了新的机会。
据了解,目前国内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范围涵盖寻医问诊、预约挂号、购买医药产品、查询专业信息等领域,如春雨掌上医生、大姨吗、用药助手、5U家庭医生、好大夫在线等。
让看病变得更加轻松
从某些层面上说,亚洲新首富“让医生找不到工作”的豪言壮语其实也并不是毫无道理,在可以看到的未来,互联网确实可以分担医生的部分工作,特别是一些“轻诊疗”可通过互联网来完成,让医生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专心做好最能体现自身价值的临床诊疗工作。而这一改变,最大受益者就是病人。互联网医疗可以让他们少走很多的弯路,让求医问药变得更加便捷,让健康变得触手可及。
我们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所谓的互联网医疗,就是把传统医疗的生命信息采集、监测、诊断治疗和咨询,通过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大数据分析与移动互联网相连:所有与疾病相关的信息不再被限定在医院里和纸面上,而是可以自由流动、上传、分享,使跨国家跨城市之间的医生会诊轻松实现。
想想也是醉了:患者就诊,不再要求必须与医生面对面;患者的生理指标数据可以随时随地传送给主诊医生;患者根据医生的处方在网上一按键就可以把药买了……所有的这一切,都将横亘在医患者之间的天堑变为通途,彻底改变患者的求医体验,让看病变得更轻松,各种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医疗资源可以得到更好地配置和利用……当然,目前这些暂时还都是梦想。
“智慧医疗”梦想刚起步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影响往往是“颠覆性”的,基于移动互联、穿戴式设备、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正在快速颠覆各行业的生存业态,医疗健康行业也不能避免,可以预见,医疗的各个细分领域,从诊断、监护、处方、治疗、给药都将会进入一个智能化的时代,基于医疗大数据平台的诊断与治疗技术也将把个性化医疗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传统的医药销售模式和医疗服务模式或将被全面颠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的梦想实践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互联网移动医疗的发展,进入该领域的资源和资金会越来越多,具有创新意义的设备和产品也越来越多。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现有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通过监测数据进行行为干预,进而预防疾病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如何完善产品的属性,提升用户体验,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问题,还有网上的诊疗行为和健康咨询业务如何规范,如何监管等等的很多问题还有待解决。
所以说,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仍处在起步阶段,这些在地下车库草创或者有各种雄厚资金支持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公司谁能笑到最后,在“最后一座金矿”掘到真金我们还不好说,不过,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互联网医疗大事记
网势・往事??
◎1月:阿里巴巴携手云峰基金对拥有医药电商直销牌照的中信21世纪进行10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
◎4月:健康类教学应用每日瑜伽获竞技创投1000万元投资。
◎5月:支付宝宣布了“未来医院计划”,要用5至10年时间,打造基于大数据、以患者为中心的移动智能就医平台。
◎6月:贵阳朗玛科技6.5亿元全资收购健康第一站。
微信上首家“全流程就诊平台”上线。
女性健康管理App大姨吗宣布C轮融资成功,融资额为3000万美元。
◎7月:马云控制的云锋基金向网上预约挂号统一平台华康全景网投入数千万元人民币。
百度与北京市政府共同发布“北京健康云”平台。
◎8月:春雨移动健康宣布公司完成5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
◎9月: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丁香园宣布获得腾讯战略投资,投资规模为7000万美元。
九安医疗iHealth品牌获小米2500万美元投资。
◎10月:阿里巴巴宣布收购中信21世纪并已正式更名“阿里健康”,从而正式成为阿里体系一员。
挂号网宣布获得新一轮超过1亿美元融资,该笔融资由腾讯领投,腾讯再落子布局移动医疗。
◎11月:就诊网获得飞马基金领投的100万元,并在众筹网站爱创业募资,共将获得300万元的天使投资。
医药电商掀起“双11”大促狂欢,天猫医药电商当天取得近5000万元的骄人战绩。
◎12月:中国平安集团重磅推出用户健康APP软件――平安健康管家。
“互联网药品经营与监管高层论坛”在京召开,处方药网络销售有望开闸。
网势・留声??
打破信息壁垒
◎廖新波(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移动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数据搜集和信息共享。要尽快打破数据私有化,让以往掌握在医院的就诊信息归属于患者个人,从外围打破信息壁垒,同时在国家层面建立标准体系、完善监督机制,保障居民健康数据安全。在此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技术运用,才能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管理,真正实现“网络全科医生”的推广普及,推动健康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与国际医疗标准接轨
◎余卫湘(无边界医疗集团主席):中国移动医疗行业想在全球范围内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与国际接轨,尤其需要符合国际医疗标准。但目前国内许多医疗实践,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被纳入国际医疗标准的范畴,缺乏国际制度性规范。其次,需要加强与国际的合作,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移动医疗App大多缺乏国际合作机制,这不利于患者获得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也多少削弱了利用移动医疗降低就医成本的优势。
从客户到用户
◎刘毅(九安医疗董事长):互联网模式实际上核心就是一个变化:从客户到用户。九安之前是一家硬件公司,卖出去一个硬件给客户,跟客户的关系就基本结束了,剩下的就是售后的关系。现在的变化是,乔布斯给大家指出了一条路:要有硬件、有App、有云服务。这三者构成了新的产品形态。硬件是围绕用户完整的循环,让用户凭直觉去使用,轻松完成用户健康数据的采集,上传到云端分享应用到用户所需方面,健康数据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快速累积。
移动医疗还治不了病
◎毕磊(春雨医生联合创始人):中国的医院大多是三甲、二甲综合医院,生病进医院,治好了出医院,大家觉得医院就应该把病人治愈。但我们看国外的医疗体系,生病了找全科医生,然后转到专科医生,然后转到CT检查诊所,然后转回相应的诊所。国外是一个个诊所串联成的医疗体系。未来中国也应该是这样,我们要做未来中国医疗中一个初期的服务,通过我的健康平台,需求可能转化为进阶的需求,然后把需求分发给别的企业,由别的机构完成其他环节,我们不认为目前移动医疗能达到治病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