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体验殡葬馆需无高血压及心脏病

社会万象 jkdyz 69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市民体验殡葬馆需无高血压及心脏病

 

  29日,东莞市殡仪馆。公众代表听取殡仪馆的殡葬业务介绍。胡国球 摄

  要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并且心理素质较高,这不是对高强度体育运动的要求,而是殡仪馆开放日的报名条件。3月29日,东莞市殡仪馆举行了第二次开放日,33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参与者探访“人生最后一站”,部分大学生更亲身体验了遗体化妆师的工作。

  忠实粉丝两度报名

  在去年首次揭开殡葬行业的神秘面纱后,今年的第二次开放日依然吸引了不少市民报名参加。记者了解到,今年共有60多名市民报名参与,经过筛选,最终33人参加了29日当天的活动。

  来自樟木头镇的陈老师被殡仪馆工作人员誉为“热心粉丝”,在去年的首届开放日上,他提出了不少建议。而此次,他再次强烈要求参与,“一方面是想看看自己去年的建议是否有落实,另一方面是再次体验和感悟”。他说,去年参与过后,他闲暇时也会到馆里看看,让他感到满意的是,馆内的工作环境和便民服务一直在改进。

  殡仪馆赵馆长介绍,今年特别邀请了2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希望参与者有所感悟,并争取更多公众的理解和了解。此外,还有教师、个体工商户、护士、司机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士。

  记者在现场看到,30名参与者都比较年轻,还有大学生,另外,女性占了半数。这让在场的工作人员感到意外,纷纷给大胆的靓女们竖起了大拇指。

  女学生“化身”遗体化妆师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与者对殡仪馆的整个设施进行了解,包括化妆区的遗体整理,如防腐、穿衣、化妆、整容等环节。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开放日新增了现代殡仪告别(悼念)仪式的观摩,了解东莞的旧风俗到现代文明出殡仪式的演变过程。工作人员播放视频,并由身穿白衣的礼仪人员送逝者最后一程,整个过程显得庄重而温馨。

  来自东莞理工学院的大三女生邓洁仪与同学报名参与了遗体化妆师的体验。在化妆间里,她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为一名患癌症去世的老人涂上口红,让老人的脸色显得红润。“他很安详,我很尊敬他”,邓洁仪说,因为疾病的原因,老人特别干瘦,她为了防止口红晕出,一点点仔细地涂,花了一分多钟。

  体验过后,邓洁仪说,整个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的恐怖,“更尊敬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很辛苦”。她说,其实很多同学也想来,但错过了报名时间,回去后要跟同学们分享,并讨论对于生命的感悟。

  工作岗位少人问津

  “希望能改善一线岗位的设施设备,让工作人员能有更好的环境”,首次参加开放活动的政协委员刘虹说,以前到殡仪馆总是来去匆匆,这次全程体验,让她感觉馆里的工作人员不容易。她说,例如火化车间里10台炉全开,温度非常高,需要有相应的保障。

  座谈会上,记者了解到,由于社会观念等问题,殡仪馆工作人员的生活交往圈子很小,也时常承受社会、心理压力。

  殡仪馆赵馆长介绍说,在2014年,馆里曾经通过人力资源局招收3名工作人员,包括2个干部、1个社工岗位,均无人问津。其中,一名干部因为招收说明内有“需到墓地巡查”等要求,还受到好奇市民的热议,最终只有一个人应征,达不到面试人数的要求,只能无奈作罢。

  负责接送遗体的业务科何科长则告诉记者,现在,不少村镇观念依然守旧,如给运尸车指定行驶路线,认为是“晦气”。而此前,一些小区的电梯也不让搬运工出入,“曾经试过最高爬10多层楼梯将逝者搬下来”。他说,现在这些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一些小区的电梯还是不让使用,“也想呼吁一下,既然生者都可以坐电梯,我们都是一样的”。

  □90后入殓师

  希望能用专业知识服务逝者

  1991年出生的茂名人任雅,今年刚到东莞市殡仪馆工作。从外表上看,这名外表开朗健谈的女孩,让人很难想到她已经在多个殡仪馆实习过,并为不少逝者化妆、整理。

  “其实小时候对殡葬是很模糊的概念”,任雅说,自己第一次接触遗体,是奶奶因为吃错食物而离开人世,走时身上都是嘴里吐出来的污物,衣服也没有换。面对疼爱自己的奶奶,任雅好几次想上去帮奶奶擦擦嘴角,但都被亲戚拉住了。那时她就想,要是能有个人帮奶奶整理一下多好。

  而外婆的去世也给任雅很大的触动。当时她正在念高二,学业紧张,但是家人担心参加丧事不吉利,将消息隐瞒。外婆家里距离任雅家只有不到五分钟路程,而外婆临终前说,“半年没见过任雅了,真想看看”。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任雅成绩并不逊色。但想到去世的奶奶和外婆,她最终选择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殡仪与管理专业。

  “我很喜欢安静地去做一件事情”,任雅说,自己的工作包括化妆、整形等,如果遗体毁损比较严重的,还需要做一个策划案,经过一两天的研讨再实施。有时候,一个复杂的整形会需要一天的时间。“有的家属会害怕,不敢接近,这时我心里也很难过”,任雅说,通过自己的努力,恢复逝者的面貌,她会有成就感,“终于心里不堵了”。

  不过,在选择了专业后,任雅发现,身边的人开始与自己慢慢疏远,包括关系很好的亲朋好友。她说,一名关系很铁的闺蜜,以前她老腻在对方家,但是大学去了几次后,闺蜜的母亲婉转地跟她说,还是少来比较好。

  生性活泼的任雅说,虽然很多人不认同,自己还是坚持当初的想法,这是因为,她想用专业技能去服务离去的逝者,就像服务奶奶和外婆一样。她希望,能用热情去改变身边的人对殡仪馆的看法和偏见。

  任雅说,虽然生活圈子狭窄,但她在网上认识了很多好友,也经常谈及自己的工作。她说,自己有一个关系挺好的男网友,胆子特别小,还怕黑,她就会经常说一些工作上的事,导致这位朋友现在已经“免疫”了。当然,任雅说,自己更多地与网友交流的是生命的感悟和体验。由于深感生命的珍贵,任雅说,自己外出逛街时,看到街上需要帮助的人都会伸出援手,特别是老人,“一些卖水果的老人,我都会去买,让他们能早点回家休息”。

  □做慈善的火化工

  用爱心传递温情

  1963年出生的电白人何金生,1989年进入殡葬行业,是殡仪馆的一名老火化工了,被馆里的工作人员亲切地称为“何叔”。

  由于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何金生有着农民的淳朴和善良,想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在工作中,他总会接触到一些家境贫苦却痛失情人的家庭,每当此时,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们缓解伤痛、解决难题。

  2002年,正在工作中的何金生关注到了两个含泪送别亡父的青年。两人年纪相差不大,二十岁左右,衣着破旧,情绪低落。何金生主动上去询问,经过了解,他们俩来自广东高州一个单亲家庭。父亲为了供养孩子上学,一直隐瞒病情在外打工,但因为病情恶化不治身亡。何金生深受触动,不仅为两名青年垫付了200元返程车费,还将他们送到车站,留下了自己的联系电话。“你们要是有困难,就找我吧”,何金生鼓励两名青年继续学业,以完成父亲的心愿。

  因为家庭困难,何金生很早就辍学了。小学未毕业的他深感学习的重要,至今,他依然常常惦记着像他一样辍学在家的贫困生。在2007年,他以“一对一”的形式结对帮扶了广西一名贫困生。2014年,他又结对帮扶了一名广西鹿寨县的中学生,以及家乡多位贫困的学子。

  不过,平时经常做好事的何金生从不告诉身边的同事。在支援汶川灾后建设时,他就曾私下购买3吨大米,通过市捐助站发往了灾区。而在前不久,他还为高州一所学校捐赠了学习用品,默默捐献的他还是在电视上被认出来,同事们才知道这件事。

  “帮助别人才是真正的快乐,能给予别人幸福自己才最幸福”,何金生说。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市民体验殡葬馆需无高血压及心脏病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