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半出早操、统一上晚自习、夜间统一断网断电。这样的校规,你可能不会想到这是一所高校大一大二学生的“新生活”。近年来,吉林、北京、河北、河南等地一些高校,出台了类似高三临考前的“最严校规”。一面是部分大学生缺少自控力,考试挂科、体质下降,一面是学校出台“严刑峻法”,严厉管控。
实行之初,这些校规就遭到了一些学生吐槽:“统一锻炼统一学习,把人管得太死。这还是大学应有的自由氛围吗?”
像这样的争论并非首次。近年来,大学生因沉迷于网游、通宵上网、上课成为“低头族”、考试挂科、直至被学校劝退回家的事件屡见报端。
一些“最严校规”随之频繁出现,一些大学纷纷出台各种规定:北京建筑大学要求,大一大二学生需每天跑2公里,其中有3个打卡点,打卡时会自动拍照,一学期下来,学生需完成30次长跑才算合格;河北外国语学院西意葡语言学院甚至规定学生迟到3次取消考试成绩,违纪10次以上给予跟班试读的处理。
一些学生抱怨,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仿佛一夜间回到了“高中时代”。
参与制定“最严校规”的吉林财经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袁贵成表示,新规出台是出于无奈,以前学校常常接到学生家长电话,反映孩子在学校通宵玩游戏,迟到旷课考试挂科的现象时有发生,要求学校严格管理。
南开大学教授杨向东表示,很多大学生因为缺乏自控能力,生活作息变得毫无规律,常常是凌晨睡觉中午才起床,窝在寝室打游戏几乎成为了课余生活的全部,因此造成身体素质下降。
一些身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很多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学校和家长的看护下生活,上学被校规约束,回家被家长盯着写作业,缺乏自我规划的时间,因此难以养成自控能力,进入大学还需校规强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