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银鳘频遭捕杀当补品

食品安全 jkdyz 75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为此,东莞市政府特设保护区,把至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块大银鳘的繁殖地保护起来,但是,保得住源头却保不住支流,捕获大银鳘的消息接连不断地在网站出现。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昨日发出紧急呼吁,大家都来保护野生动物,对非法宰杀受保护动物行为要坚决制止。

  网上不断传出大银鳘被捕消息

  据了解,大银鳘其俗名又叫白花、金钱鳘、黄甘、大欧,中国学名为黄唇鱼。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黄唇鱼曾是家喻户晓的经济型鱼种,直到上世纪90年代,被列为国家野生动物保护范畴。时至今天,这种鱼类仍然不断地减少。东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检测站站长卢伟华半开玩笑半严肃地说:“黄唇鱼现在都快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了。”

  建国前,温州沿海各地常有捕捞黄唇鱼,视为上等大补品,尤其是鱼膘(俗称“鱼胶”)甚为珍贵,素有“贵如黄金”之说。也正因此,大量黄唇鱼被捕杀,高价贩卖,更有渔民练就“听声辨位”的绝招。

  虽然黄唇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被捕获的消息在网站上依旧“捷报”频频,其中水温较宜的湛江一带尤为严重。

  黄金水道独立鳘鱼牌坊

  “现在黄唇鱼越来越少了”,卢伟华说,黄唇鱼属于洄游性鱼类,逢5~8月,都会回到虎门大桥下一带水域进行繁殖,为了给黄唇鱼提供一个安全的繁殖地,东莞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成立,覆盖珠江黄金水道686公顷范围,并特设服务中心。

  但是,尽管东莞市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每年的检测结果仍然不容乐观。原来,虽然黄唇鱼在这片水域产卵,但是仍会游到其他水温适宜的地方,而被“不知情”的渔民捕获,高价卖到高级宾馆、酒楼,有的甚至供奉起来当作镇店之宝。

  这可急坏了“饲养员”们,卢伟华说,国家保护动物被捕获,部分原因是由于另一种鱼类跟黄唇鱼很相像的缘故,从外观看来甚至渔业部门人员都难以分辨。

  昨日,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发出紧急呼吁,大家都来保护野生动物,对非法宰杀受保护动物行为要坚决制止。

  小知识

  什么是黄唇鱼?

  黄唇鱼是中国的特有鱼种,主要产区在广东沿海与闽南渔场,体长1~1.5米,重15~30公斤。大可达50余公斤。体背侧棕灰带橙黄色,腹侧灰白色。胸鳍基部腋下有一个黑斑,背鳍鳍棘和鳍条部边缘黑色,尾鳍灰黑色,腹鳍和臀鳍浅色。为名贵珍稀鱼类,属于国家II级保护动物。

(实习编辑:许欢)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大银鳘频遭捕杀当补品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