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质疑中方对毒饺子事件的调查结论

食品安全 jkdyz 5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中日间的“毒饺子”事件在中方上周四表示饺子中的甲胺磷“在中国境内混入的可能性极小”后,再起波澜。日本媒体上周末强烈反弹,尽管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肯定中国的态度,但一些媒体用词激烈,好像“毒饺子”事件的调查“只许日本宣判,不许中国说话”。日本共同社3月2日报道,由于日中警方就“毒饺子”事件的原因产生对立,日方认为磋商“为时尚早”,两国原定进行的食品安全磋商宣告延期。

  日媒体质疑中方结论

  中国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副主任余新民2月28日宣布,“饺子中毒”事件是人为个案。而且,投放甲胺磷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可能性极小。由于这一结论与日本警方此前的调查结果不一致,日本警视厅迅速回应,媒体则形成激烈的对华舆论场。似乎“毒饺子”不是“双方调查”,而只能日本一方说了算。

  日本媒体这几天纷纷发表长文表达不满。《产经新闻》2月29日刊文,称因为中国方面非协助的姿态让日中的合作调查失去了方向。《读卖新闻》3月1日发表题为“中国从查明饺子事件真相中逃脱了吗”的社论,称中国方面通过对包装袋进行检验得知,甲胺磷可以渗透到袋子内部。这是在强调“在日本混入也是可能的”,但这种设想不能得到大多数日本人的赞同。《每日新闻》3月1日也列出了“如此落幕的话令人无法信服”的大标题。

  2月29日,右翼政客、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记者会上公开批评中国,说“饺子事件如果不搞清楚的话,世界都不会相信中国”。这句话被《产经新闻》放在标题上时更变成了“世界都不会相信毒饺子的中国”。

  个案正在影响“中国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日都已表明,“天洋饺子”中毒事件是个案,但日本部分媒体的报道却依然把矛头对准了中国食品,让一个单独个案发酵成一类食品甚至所有中国食品的问题。《读卖新闻》在自己的网络版中开设了“中国制饺子问题”专辑。日本NHK电视台2月29日在晚间新闻中,连续播放了“饺子事件专题”,节目采访了在超市中购物的主妇,很多人表示不再购买中国食品。同时,主持人还介绍说,由于中国饺子事件的影响,在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日本产饺子皮的销售量上升了20%到30%左右。同日,日本电视台也专门讨论中国食品问题,主持人甚至提出要10年内不进口任何国家食品的极端论调。

  首相福田肯定中国态度积极

  在日本媒体将“毒饺子”事件升级之时,日本政府高层保持了客观与冷静。日本首相福田康夫28日晚出面对中国方面的做法给予肯定。他认为“中国警方的记者会是为了表明,中国与日本共同合作,对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中国方面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中国方面也希望尽快调查原因,划清责任。”此后,福田又在第二天的国会上表示,“这个问题如果不得到解决不仅政府之间会产生对立,国民之间也会出现对立。为此,要努力解决问题。”日本外相也表示,“毒饺子”事件不会影响胡锦涛主席访日。

  而实际上,日本人也并不都像部分媒体所说的那么极端。作家麻生晴一郎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日本媒体报道太过分了,有点“过剩”。其实这种事件哪个国家都有。他的感觉是中国人太不在意食品安全问题,而日本人又太在意了。

(责任编辑:温小军)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日本媒体质疑中方对毒饺子事件的调查结论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