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想到吃顿饭竟把自己吃到了医院里!”北京市民陈先生愤愤不平。8月3日中午,他在一家川菜馆吃饭后,食物中毒,被送进医院,后来得知是扁豆没炒熟。
“图的是方便快捷,一家人出去吃,也有气氛。”陈先生自嘲是食客一族。而相对于夏季餐馆熙熙攘攘的顾客,餐饮食品安全并不令人放心。
正午12时是就餐高峰,位于北京朝阳北路上的某家常菜馆内人头攒动。
“今儿天热,建议您尝尝新推出的夏令凉菜系列,清淡爽口。”杨先生刚一落座,服务人员便开始热情地推荐起来。
“来一份拍黄瓜,一盘蒜泥白肉。”环顾餐馆四周,几乎每桌都点了凉菜。“凉菜看起来不错,就是不知做的卫不卫生。”杨先生说。
抱着和杨先生相同的疑问,笔者假借催菜,进入菜馆厨房,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偌大的厨房没有专门的凉菜制作间,也没见到消毒设备,未洗净的蔬菜随地堆放,大块猪肉漂在冷水池里,全不管蚊蝇乱飞。在厨房西北角,一位师傅正忙得不可开交:只见他把一大撮长长的青菜连茎带叶丢进一个大盆里,在水龙头下随便搓了几下,便捞出放进旁边一个已看不出颜色的塑料篮内;用湿抹布把刚刚切完生肉的砧板随便抹两下,就开始切菜;接着把切好的青菜在沸水中稍微过一下,捞出放在盘中;加点调料,用手摆弄整齐些,一盘凉拌菜就完工了。
据一位餐饮业内人士介绍,制作凉拌菜一般要“五个专”,即专人加工、专室制作、专用工具、专用冷藏、专用消毒设备。但实际上多数餐馆为了节约成本,基本都不配备单独的凉菜制作室,生熟混作司空见惯。
“我们是小菜馆,小本经营,如果严格按照市卫生局的要求做,哪来那么多钱呢?”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一家小餐馆老板诉苦,资金短缺是卫生措施不完善的主要原因。
北京金台西路旁小区内,一家名为“成都小吃”的餐馆,厨房与泔水桶、垃圾堆相邻,蚊蝇飞舞。“饭菜味道还不错,但是卫生条件太差了,要不是赶时间,我不会在这里吃饭的。”大学生小李皱着眉头说。
7、8月份是食物中毒多发季节,由于气温高,苍蝇、蟑螂及病菌繁殖很快,食物容易腐烂变质,特别是一些未经过高温炒制的凉菜,如不按卫生要求操作,很容易被污染变质,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餐馆后厨的监管,公开后厨操作过程,这既是对消费者负责,也便于有关部门监管,还会为餐馆招揽新客源,一举多得。同时,加大违规操作处罚力度,促进餐馆加强自律。
北京市朝阳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李洋表示,卫生监督部门不是不管,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朝阳区餐饮单位有1万家左右,但执法人员只有100多人,这些人同时还负责学校、环境等卫生问题。“卫生监管关键要‘软硬件’结合,一方面抓餐饮卫生设备的完善,另一方面抓食品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李洋说。
李洋透露,下半年饮食卫生监管将从三方面加强:一是重新对餐饮单位量化分级,实行动态管理,奖优罚劣;二是继续实行卫生监管员制度,加大巡查力度;三是针对食品添加剂、餐具消毒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实习编辑:李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