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去年经济经受住了罕见的金融危机冲击,实现保增长的目标,并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我省工业产品质量稳中有升,总体趋势向好。昨天,省质监局发布的2009年全省质量报告显示:全省28610批次的产品中,批次合格率为91.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去年,我省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共抽查此类产品21209批次,占抽查总批次数的74.1%,批次合格率为92.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同时,去年我省质监系统共受理各类产品质量投诉3201件,比上年下降了30.1%;涉案货值1678万元,比上年下降了56.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80万元,比上年下降了56.5%。
虽然我省产品质量总体上不断提高,但在一些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首先是食品及相关产品仍存在较多质量安全隐患。在我省的食品生产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员工在50人以下的小企业,质量安全保证能力不足,通过HACCP、ISO9000和GB/T2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不到总数的10%。其次是食用农产品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种植养殖源头的不安全风险因素容易成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隐患。
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隐患依然存在,近几年来,我省进一步加大了对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问题的整治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些区域性产品质量整治成果还不巩固,存在着不稳定因素,仍需引起高度重视。
如吴兴区是我省童装生产的集中地,也是产品质量问题比较突出的一个块状经济。经过两年多的整治,吴兴区的儿童服装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在去年第四季度开展的监督检查中,吴兴区儿童服装涉及基本安全的项目合格率依然偏低,区域性产品质量整治任务十分繁重。
另外,部分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诚信意识亟待提高。一些企业忽视质量管理,未建立从产品设计、原材料把关、生产管理、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极易造成产品质量的波动;个别企业为“控制”生产成本,谋取更多利益,不惜擅自降低质量安全标准,采购低价劣质部件和原材料、不合理地简化工艺程序、放松出厂检验等,对消费者人身健康安全带来了质量安全隐患。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号外,春节急救排行榜出炉!
“裸婚”,你要不要?
三种流感病毒或“占领”北半球
专家提示警惕“香水有毒”
奇!7月大男婴患前列腺癌
(实习编辑:王俊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