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场上出现“注水螃蟹” 缺斤短两且易死

食品安全 jkdyz 126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10只螃蟹买回家后死了4只,栖霞区的王先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4个小时前,他在市场买它们时,这几只螃蟹还活蹦乱跳。

南京市场上出现“注水螃蟹” 缺斤短两且易死
在高淳水产市场附近,一位蟹农偷偷将螃蟹桶里的水倒掉。

  现在正当吃螃蟹的好季节,本报记者接连接到数起关于螃蟹的投诉,多半是螃蟹买回家后斤两不足,甚至是死掉。本报记者深入调查之后,获悉一个令人惊诧的现实:这些螃蟹多半都是“打水蟹”!继猪肉、牛肉之后,螃蟹也未逃脱“注水”之害。但与前者相比,“打水螃蟹”的危害更大,短视之举或将危及整个行业。

  什么是“打水螃蟹”?

  多年经销螃蟹的、高淳县双湖螃蟹有限公司董事长史团结告诉记者,尽管是在水中养殖,但螃蟹成熟之后会自己爬上岸,这时候蟹农只需在岸上抓便可。但因为现在螃蟹基本上都按规格买卖,换句话说,螃蟹自然是越重越好,于是部分蟹农在卖螃蟹时,又将已经爬上岸沥干的螃蟹浸回水中,这一过程就叫“打水”。经过这样一次重新的“回笼”打水之后,螃蟹的重量会增加10%左右。

  然而,和注水猪肉、注水牛肉不一样,“打水螃蟹”不仅仅是增加了重量,其危害更大,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死蟹。高淳县阳江镇养蟹专业户赵春贵介绍,这其中的道理就跟人喝水一样,一个人如果渴了很久,很长一段时间没喝水了,如果再给他水喝,这个人就很有可能给水胀死。

  史团结介绍,螃蟹打水多半发生在蟹农贩卖螃蟹的路途中,螃蟹对水中的氧气有较高的要求,生活在有着宽阔水面的蟹塘中没事,但在运输途中,装螃蟹的水桶无法保证氧气供应,这样喝足了水的螃蟹很容易死亡。

  都是“打水”害的!

  买回家的螃蟹体重普遍“缩水”,还有好几只死掉了

  王先生怎么也没想到螃蟹还能“注水”,和大多数市民一样,他以为螃蟹原本就生活在水中,卖蟹者即使做手脚也不会在水上“下功夫”。

  12日,因为家中有亲戚来,他在家附近的农贸市场买了10只螃蟹,5公5母,但没想到晚上把螃蟹拿出来,才发现已经死掉了4只,回过头再去市场找卖蟹者,发现对方早已消失无踪。

  市场卖水产的经营户告诉王先生,他买的那些螃蟹肯定是打过水的,否则不可能死那么多,正常的话,螃蟹买回家能够存活一个星期之久。与王先生的遭遇类似,近日来,本报接到多起市民投诉,均是有关螃蟹短斤少两甚至是死蟹的问题。

  鼓楼区许女士介绍,她花大价钱买了几只大螃蟹回家,回家之后一称,每只螃蟹都“缩水”,普遍少了两三钱,最离谱的是一只3两多的母蟹,回家一称竟然只有2.5两,而仅这只螃蟹的价格就相差20多元。

  更多的市民则在网上反映自己的遭遇。其中一位网友介绍,因为比较喜欢吃螃蟹,去买螃蟹时,她特意挑那些看起来新鲜、水灵的螃蟹,没想到回家一蒸之后,螃蟹变得轻飘飘的,螃蟹壳、腿里都没什么肉,而且水特别多。

  越来越多的事实指向螃蟹的销售环节,本报记者介入调查之后,才发现“注水蟹”尽管为大众所不知,但在水产界却是一个人所共知的“秘密”,行话称呼其为“打水蟹”。

  为何给螃蟹“打水”?

  “打水”后螃蟹可增重、升级、提价,“打水蟹”主要是地蟹

  15日,记者在高淳县水产批发市场采访时,便偶遇到一位正在给螃蟹打水的蟹农。这位蟹农快到批发市场时把车停了下来,开始把螃蟹从水桶里取出。记者凑上前看,三只装螃蟹的桶里全是水。

  蟹农自称姓陈,看见记者质疑他的螃蟹打过水,这位陈师傅不以为然地表示:“大家都这么干,我要不打水,岂不是呆子?”

  事实上,给螃蟹打水的真正原因还是在于利益。当天高淳县水产批发市场的螃蟹收购价格,按螃蟹规格大小相差较大。以母蟹为例,2.5两至3两等级是50元/斤;而3两至3.5两则增至120元/斤;3.5两至4两则达到180元/斤;4两以上的收购价更可以只论,一只螃蟹即可达120元以上。

  一只3.8两重螃蟹和一只4两重的螃蟹相比,尽管其重量只相差了两钱,但价格却相差悬殊。

  另据养蟹大户李家富介绍,之所以出现“打水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蟹农养蟹主要利润来源是规格蟹,所谓规格蟹是指3两以上的公蟹和2.5两以上的母蟹,螃蟹越重越值钱,于是蟹农想方设法希望自家的螃蟹能够增重、“升级”。

  高淳县水产批发市场副总经理何春富介绍,“打水蟹”主要还是外地蟹,这些地方的螃蟹因为水质和养殖方法的缘故,出产的螃蟹个头都比较小,因而希望能够以次充好。

  死螃蟹千万别吃!

  “打水”最易导致死蟹,而螃蟹死的时间越久,毒性越大

  而据螃蟹专家介绍,当螃蟹垂死或已死时,体内蛋白质会分解并产生组胺,组胺是一种有毒物质,即使煮熟了,组胺也不易被破坏。螃蟹死的时间越久,毒性就越大。因而,死螃蟹是不能食用的。

  记者在水产市场了解到,为了防止蟹农给螃蟹“打水”,经销商发明了“让一钱”法则,即没打水的螃蟹,经销商收购时会加一钱收购,而湿螃蟹会减一钱。没想到在具体市场中,这样的收购法则并未收到多大成效。

  蟹农为了增加规格,想到了给螃蟹打水的歪招;看见打水螃蟹有利可图,不少蟹农跟进;因为打水螃蟹运输途中容易死掉,经销商会压低收购价格或者要扣掉打水量;因为价格低或者已经被扣打水量,蟹农打水更加厉害――就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形成,环环相扣,打水螃蟹如同一个病毒般在扩散。

  而当前螃蟹市场的一个矛盾格局是:一些经销商明知是“打水蟹”,但因为货源紧缺,他们也不得不收购,这致使螃蟹打水现象得不到市场真正的反馈。

  史团结将蟹农的打水之举形容为他们“只看见脚趾头”的利益,从长远来看,如果任由打水螃蟹发展下去,这个产业链将没有得利者。

  首先是市民买不到高品质的螃蟹,往下自然是经销商手中的螃蟹卖不掉,螃蟹销不出,价格因此会被降低,而最终受损的自然是蟹农和当地产业。

(责任编辑:陈韶鹏)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南京市场上出现“注水螃蟹” 缺斤短两且易死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