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讲究吃,讲究养生,更讲究药食同源,“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观念深入民心,无论是两广的阿姨阿婆,还是江浙地区的老太,都能炖出一盅有着无数名头的养生汤水,各种民间偏方层出不穷。而也正是出于养生,给一些本来寂静无声的中药带来了一点“名声”。
“活熊取胆”事件后,媒体调查后发现,超过8成的熊胆并未如人们预料中那样变成治病救人的珍贵药品,而是摇身一变,装入豪华礼盒,变成了能够强身健体、养肝护肾,甚至能抵御癌症的绝世佳品。而也正是借着“越是稀有越名贵”的名头,熊胆制品在活熊取胆事件后销量不降反增,富人们反而更加追捧。
稀少不等于名贵 中医专家忧心市场炒作
熊胆粉一克能够卖到100-130元,优质鹿茸1600-1800元一斤,一碗小小的极品鱼翅羹至少800起步……让人目眩的价格和商家背后不遗余力的宣传,熊胆是强身健体的绝佳补品,鹿茸补肾壮阳,而鱼翅更被包装成了绝世美味。对此情景,不少中医专家非常担忧,一些并没有多少药用价值的食材被包装后,摇身一变,成了千年中医的“精华”。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盖云医生表示,中国人对名贵药材的崇拜由来已久,越是稀有的药材吹捧的越是严重,商家的大力宣传和市民健康知识的缺乏扰乱了整个社会对中药材价值的正常判断。
以熊胆为例,盖云医生表示,实际上中医院的药房一般很少直接用熊胆入药,多由厂家制成中成药。由于熊胆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镇静等一定疗效,临床多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小儿惊痫等病症,但目前不少市民自行购买熊胆粉,或者熊胆粉胶囊服用,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有害。
“药食同源”误入歧途 名贵中药材绝不能乱吃
以鹿茸为例,鹿茸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有“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之功效,善补一切虚证”等诸多奇效,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中医经常使用鹿角片、鹿角霜等中成药制剂,冬季的膏方中,添加鹿茸也是不错的选择。但中医专家也提醒,具有药用价值的食材不能乱吃。
据盖云医生介绍,鹿茸具有补血益阳,强筋健骨之效,但此处的“壮阳”是指中医理论中人体的“元阳”,有利于人体全身体质的改善,提高人体免疫力,而非提高性功能上的“壮阳”。对于想要为了提高性能力而大吃鹿茸的男性,可能会比较失望。而部分阳虚的人群,吃鹿茸不仅没有滋补效果,反而会导致慢性胃炎、口臭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专家也指出,目前网络上或者群众中口口相传的药方有很多,许多市民也经常会主动购买名贵中药前来进补。但中医讲究对症施治,对症下药,市民在食用药膳之前,最好能够咨询中医,或者对药材特性较为了解的专业人士,切勿想当然。
经济利益与人道 难以平衡
此次活熊取胆事件看似已然消弭,但它留给社会的确实一连串的思考。这些被商家吹嘘到神乎其神的名贵中药真的有他们的神奇疗效吗?我们真的要继续最原始的药材获取方法吗?我们该如何在经济利益与人道主义之间取得平衡?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动物的权利”也被逐渐提上了日程,在欧美国家类似的法案也早有先例,虐待或者虐杀动物将受到 严厉的惩罚。然而,在人均收入不高,急需发展经济,地方政府也将动物中药产业作为一项振兴地方经济的“重大举措”的中国,想要阻挡该产业的突飞猛进,既无天时,也无地利,更无人和,
窃以为,与“禁”相比,“疏”不仅能够极大地改善动物的生存环境,减少痛苦,同时也能够为极度渴望经济发展的国民带来福音,通过 提供全面、科学的养生保健理念,传播正确的养生知识,提供正确、科学的知识,逐渐减少这类药材的不必要使用甚至替代品的出现。同时,发展更为先进的药材获取技术,减少动物痛苦,尊重动物,方能尊重自己。
下一页:谁在吃鹿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