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机将可追溯食品源头 广东建食品安全网

食品安全 jkdyz 63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现在田地里的是农业管,工厂里的是质监局管,商场是工商管,海里的有海洋渔业局管,生猪有经信委管,还有进出口的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管。正在建设的食品安全网将各监管部门都覆盖了。也将覆盖全省各市直至县,并联系到各个企业,日后用手机就可以溯源是我们的目标。―――广东省食安办专职副主任吴圣明

  毒奶粉、地沟油、病死猪肉……这些发生在市民身边的食品案件令人胆战心惊。为此,“两建”期间,省委、省政府决定选取珠海、湛江、惠州、顺德作为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建设试点。据省食安办专职副主任吴圣明介绍,今年试点工作将重点做好“一网四平台”(食品安全公众网、信息公开平台、投诉举报平台、信息报送平台、公众互动平台)建设,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程可追溯。此外,还起草好了广东省食品安全“十二五”规划。

  建一张覆盖全环节的食品安全网

  食品安全成为“两建”中市场监管体系试点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三个一。”广东省食安办专职副主任吴圣明介绍,今年的试点工作将重点抓好“三个一”目标建设。第一个“一”,是建设一张覆盖食品安全全环节的食品安全网。通过“一网四平台”(食品安全公众网、信息公开平台、投诉举报平台、信息报送平台、公众互动平台)建设,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程可追溯。

  “这一张网将横向覆盖各个监管部门,现在田地里的是农业管,工厂里的是质监局管,商场是工商管,海里的有海洋渔业局管,生猪有经信委管,还有进出口的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管。这张网将他们统统覆盖了。”吴圣明说,从纵向来说,这张网将覆盖全省各市直至县,同时还通过互联网联系到各个企业,“日后用手机就可以溯源就是我们的目标。”

  整合分散的食品安全检测资源

  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作为硬件是省食安办的第二个“一”。吴圣明说,广东正在试点建设一个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统筹全省食品安全检验监测资源,推进检测机构优势互补、结果互认、资源共享,年内建立覆盖市、县并延伸到乡镇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

  “我们把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的食品检验资源进行软整合,一是要做风险监测,二是要做监督执法。我们将制定目标和任务,并分解任务,届时食品检测结果都互认。”吴圣明说,届时省食安办将适时发布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告诉老百姓吃什么安全,或吃什么有风险。

  在乡镇设食品安全综合执法队伍

  第三个“一”是通过整合乡(镇)工商、治安联防、卫生防疫等资源,建立食品安全综合执法队伍。省食安办专职副主任吴圣明说,“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在省、市里面很难发现,大量企业或生产都在镇、村、街道或者居委会,所以选择在镇里面设立综合执法队伍。”

  吴圣明介绍,这是国务院的决定,要在镇里成立食安委,镇长要担任食安委主任,即让镇政府的主要领导担负起责任,同时在镇里也要有专职人员来从事食品安全的相关工作。

  吴圣明透露,这项工作将在年底初具规模,目前佛山已经将此项工作全面铺开,有许多值得其他试点借鉴之处。

  市场走访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查商品“身份证”

  南都记者走访超市发现,目前各大超市都建起信息公布制度。记者在华润万家的鲜肉专柜旁看到,每天货源地、检测报告等信息都会张贴出来。在百佳超市,电子屏会滚动播放蔬菜的抽检结果。在个别超市还设置了“追溯二维码”,只要手机一扫,信息“码”上到。

  昨日下午,南都记者在广州家乐福中村店发现,部分水果专柜下贴上了二维码扫描图片。记者拿着手机对其中“梨”的二维码进行扫描,马上得到了一份详细的“身份报告”。

  从这份报告中可以看来,这是一个来自河北辛集裕隆果品专业合作社的“黄冠梨”。除了合作社的名字,报告里还有合作社社长抱着一筐黄冠梨的“亲密照”。该社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自产自销证明等也都配有清晰的扫描图片。不仅如此,从报告上还能看出包括种值面积和队员数在内的合作社的经营规模,食品味道特点也有介绍。

  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这些内容,消费者可以判断该水果的性质与口感,再决定买还是不买。报告中还配有谷歌地图,所有文字都有英文翻译,方便外国消费者查看。

  家乐福还在扫描信息里添加超市的网站以及食品安全热线电话供市民拨打。

  亮点

  电子追溯系统可查奶粉原料情况

  自从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的事件后,近年来一些国产和进口奶粉也不断被爆出不合格等问题,“吃什么奶粉最安全”成为食品安全中最热门的话题。

  据了解,“两建”期间,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小组将要求全省相关企业建立婴儿配方奶粉和原料乳粉电子追溯系统,实现婴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从原料采购到销售终端全过程实施追踪监控。南都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通过该追溯系统,可以查询到奶粉配方的生产厂家、批号、成分、原料质量检测报告等内容。目前相关部门强制要求全省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要搭建该追溯系统。

  小作坊小摊贩将告别法律监管空白

  食品加工小作坊和流动摊贩常处于监管空白,也一直是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整治中的难点。“这个空白需要由地方立法来解决。”吴圣明称,实际上从2011年5月广东食安委一成立,他们就在开始筹划填补这个“空白”。他们委托南方医科大学起草了一部地方管理条例,初步的名称为《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近期将正式提交给省法制办。

  最近,吴圣明带队到汕头、梅州等地调研小作坊和小摊贩实际情况。他认为条例的制定有两个原则要把握好:一是准入要宽,因为涉及到很多老百姓的就业。二是违法处罚成本要重。一旦你违法,处罚就不会轻。该条例还要经过法定的程序,经过层层征求意见,修改,最终经过省人大通过才能颁布实施。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用手机将可追溯食品源头 广东建食品安全网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