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一高兴吃了半块月饼,没想到血糖就再也没有降下来。”昨日是中秋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记者了解到,本市多家医院都出现糖尿病患者扎堆儿就医、排队住院的现象。
控制好血糖
五驾马车缺一不可
“慢性病年轻化的趋向让人触目惊心,新发布的《2012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白皮书》明确显示,35岁至65岁人群已成慢性病大军,其中糖尿病位列榜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医生李珍瑾告诉记者,目前该院接诊的糖尿病患者,20-40岁的已经占到1/3以上,而糖尿病可怕的不仅是疾病本身,更多的是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等,对于年纪轻轻的糖尿病患者而言,越早发现、干预、控制好血糖,就越能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李医生解释说,有效防治糖尿病,饮食控制、运动治疗、糖尿病知识普及教育与药物治疗、自我监控同等重要。有的人严格饮食天天运动,却缺少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或者不监测血糖,这样不仅不能达到完美效果,甚至会“越做越错”。
吃出降糖来
听着复杂做着简单
“每年中秋节过后,都能碰到"一块月饼引发的血糖案"。”李医生说,患了糖尿病,日常饮食便变得极其重要,可以说脱离了饮食控制,任何治疗手段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对治疗糖尿病来说,合理的食物分配最好是蛋白质含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5%,脂肪约占总热量的25%-30%,碳水化合物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
此外,各种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品可以降低餐后血糖,防止便秘,因而每日饮食中纤维含量不宜少于40克,此类食物推荐的包括绿叶蔬菜、豆类、块根类、粗谷物和含糖分低的水果等。
糖尿病患者
要更重视餐后血糖
有糖尿病家庭史或是肥胖的人,即便没被查出高血糖,最好也重视一下血糖监测与饮食。李医生说,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水多、小便多、体重减轻,但实际上,如今很多患者都没有这些典型症状,尤其是年轻患者,不是体检查出的,就是偶然知道的。
很多人只知道做空腹血糖,体检也是如此,李医生说,但我国的糖尿病,基于饮食习惯等原因,特点是餐后血糖升高较明显,只查空腹血糖,大多数的早期患者都会漏诊。因此,一旦怀疑自己是糖尿病,一定要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这是确诊糖尿病的金标准。如果想更准确,还可以做个糖耐量实验。
读报帮助
做算术吃饭,五步就能计算出一天所需热量:
1. 根据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并确定体型。
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注:2是平方)。BMI在18.5-23.9为正常,小于18.5为消瘦,24-27.9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
2. 计算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
3.根据体型、体力活动水平来确定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热量。
体型 卧床 轻体力 中体力 重体力
(千卡/公斤体重) (千卡/公斤体重) (千卡/公斤体重) (千卡/公斤体重)
肥胖/超重 20 20-25 30 35
正常 25 30 35 40
消瘦 30 35 40 45
4.计算每日总热量。
每日总热量=标准体重(公斤)×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热量。
5.合理分配食物。
按每克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产热4千卡、每克脂肪产热9千卡,将热量换算为食品,并根据生活方式、病情、治疗等需要,分配为三餐、四餐。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和老年人,更应考虑少食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