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市民对广州医保部门敢于向违规大医院“开刀”大加赞赏,一些市民却认为参保人被无辜殃及,造成极大不便―――连日来,对中山二院及其南院被暂停医保服务的报道,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完善对违规定点机构的处罚,使之既达到惩戒目的,又能将对参保人的影响降至最低?
相关链接
广州两家医院涉嫌骗保 暂停医保3个月(图)
广东中山二院涉嫌违规瞒报 院长被停职查办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医保部门处理违规定点机构的手段有限,对不同违规行为只有“暂停医保服务”、“解除服务协议”、“不予支付”等,鲜见行政处罚的内容。像中山二院院长及分管副院长被停职检查等,是其上级作出的,医保部门并无这样的权力。
有市民担心,如果今后出现涉及更多参保人的大医院严重违规,怎么办?一方面,违规行为损害的是整体参保人的利益,必须处理;另一方面,如果严肃处理,要么是暂停医保服务3个月,要么是直接解除协议,医保病人就医必然大受影响,且越是大医院,受影响的参保人就越多。
有市民直言,今后,随着医保覆盖面扩大和参保人的需要,定点机构的数量还将越来越多,其管理也越来越复杂,医保违规“处罚无利剑”的问题必须及早解决。
避免医院“吃医保”还靠医院自觉
“对医院来说,医保的道德风险太小了,要想违规随时都可以违规。”昨天,一位从事社会保险研究的资深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要避免出现医院骗保的事件,“主要还是要靠医院自觉。”
曾有多家医院收到过“罚单”
中山二院及其南院被暂停医保服务协议的事件,令许多市民感觉“很突然”,但事实上,2001年广州启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来,收到“罚单”的并不止这两家医院。2003年,越秀区第二人民医院因“门诊管理混乱,允许参保人使用医保卡购买“排毒养颜胶囊”、“自然饮口服液”等美容、保健品或进行药浴治疗、人流、取环术等非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医疗行为,被取消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资格,有关部门同时终止了与该医院签订的协议书。当时,共有5家医保定点机构的资格被取消,另有7家定点药店的医保定点药店资格被暂停。
单病种结算目前可行性不大
对于有舆论提出采用单病种结算的办法来防止医院“吃医保”,一位从事社会保险研究的资深学者认为,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确实能做到单病种结算,“但他们的数据资料储备要齐全得多,医保制度也更完善。单病种结算工作量大,技术难度也大。”在目前的医保制度下,医保中心不可能对每个病历、每本账本都展开跟踪,因此最主要还是要靠医院自觉。
(责任编辑:黄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