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背井离乡,苦苦打拼,渴望提高收入,渴望融入城市,但他们的健康问题却往往被忽视。最新发布的一份《中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健康白皮书》显示,进城务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存在相当大的隐患。
这份白皮书来源于三九健康网与南方周末共同发起的一项调查。调查历时3个月,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城市的火车站、工厂、城中村、建筑工地等地点,调查了3899名进城务工人员的健康状况。
外来工漠视自身健康
调查显示,接近九成的进城务工人员感觉自己的健康状况比较良好。其中四成被访者认为自己很健康,还有接近五成的被访者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一般。
但在提及近期出现的症状时,22%的人表示经常腰酸背痛,17%的人出现胃口差、失眠的症状,12%的人体力明显下降,经常咳嗽和头晕眼花的比例也分别占到11%,此外还有人出现胃痛、腹泻、心胸绞痛和局部溃疡等症状。
可是没有人认为这是什么身体隐患,进城务工人员在健康预防等方面的观念普遍比较淡薄。83%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定期到医院体检的习惯,67%的人从来没有注射过疾病预防针,67%的人在住所中没有储备家庭常用药。
在回答与性有关的问题时,外来务工人员显得比较保守。23%的受调查者不愿回答关于性方面的问题。
而参与调查的人中,76%有1个性伴侣,22%有2至3个性伴侣,2%有3个以上的性伴侣。42%的人表示从来不用避孕套,25%的人偶尔使用,13%的人很少使用。
外来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认知状况也不容乐观。例如,四成以上的被调查者不知道接吻并不会传染艾滋病,还有15%的人干脆表示不知道哪种情况不会传染艾滋病。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肖水源教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进城务工人员缺乏一些基本的健康保障知识和技能,例如如何在工作中对自己进行保护,如何保障饮食的安全和足够的营养,如何避免道路交通伤害,生病时如何就医等,“对于这些问题,他们或者没有足够的正确知识,或者受条件的限制做不到。”
“透支”未来健康
白皮书显示,进城务工人员总体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事实却是,进城务工者大多正当青壮年,尚有“资本”透支未来的健康。而一旦他们健康状况恶化时,往往会被用工企业解雇返乡。
“挣不了几个钱,却落下一身病”是许多进城务工人员返乡时的真实写照,贵州省疾控中心曾在2007年3月给贵州省到外省某石英厂务工回乡的89名农民工进行体检,结果令人震惊:不少人出现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全身乏力等症状,确诊矽肺病46例,发病率高达51.69%,其中13人务工回乡后死亡。
类似这样因外出打工而染上各种职业病的进城务工人员并不在少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1600万家企业存在有毒有害工作,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近2亿,而进城务工人员占其中的大多数,他们干着其他人不愿意干的活,成为职业病高发人群。
此次调查显示,38%的进城务工人员表示不知道也从未听说过职业病,另外有37%的人表示知道一点,只有19%的人知道什么是职业病。
此外,20%的进城务工人员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危险因素和应当采取的保护措施,42%的人只知道一点相关知识,只有32%的人知道工作危险性和应当采取的保护措施。
2002年颁布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但此次调查发现,仍有57%的进城务工人员表示,他们所在的单位没有做过工作注意事项和卫生防护方面的培训。
对职业病危害认知的缺乏,加上生活的压力,使很多进城务工者甘冒损害安全与健康的风险。“这些活儿其实不是人干的。”在一家公司打工的小叶说,“但我们也不会干别的。”
此次调查还发现,不仅仅是劳动者,还有许多用工单位漠视职业病的防护,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懂也不愿意建立劳动健康监护制度和措施,工作场所防护设施简陋,也没有给劳动者配备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漠视职业病防护的后果极为严重。浙江大学社会医学研究所与英国伦敦学院大学自2003年起开展了中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健康问题的合作研究。根据大规模随机抽样的研究结果,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和无安全保护规章制度的外来务工人员中,损伤率和病休率均显著提高。
17.4%的人有自杀意念
尽管自身经济状况不理想,但此次调查显示,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并无仇富心理,他们认为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合法致富,都是值得尊敬的。59%的人对于有钱人的态度是“无所谓”,32%的人表示羡慕这些有钱人,只有4%的人表示“妒忌”。
在对待城市居民的态度上,42%的人认为城市里还是好人比较多,21%的人认为好人坏人差不多,还有17%的人认为坏人比好人多。
对于目前比较恶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80%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仍能接受目前的伙食条件和居住条件。
在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心理状况的调查中,28%的进城务工人员觉得“压力大”,19%有焦虑、烦躁、郁闷的情绪,还有4%的人感觉精神恍惚甚至有崩溃的迹象。另有32%的人无异常感觉和15%的人感觉心情舒畅。
进城务工人员因为焦虑和不快乐,需要帮助的比例较高,但曾找人要求过帮助的比例却较低。白皮书显示,在心情不好时只有33%的进城务工人员选择了对朋友诉说,28%的人用喝酒抽烟的方式排遣,18%的人会选择睡觉,还有19%的人憋在心里。
肖水源教授认为,一些进城务工人员是临时性、季节性务工,或者是刚刚从农村出来,远离家庭,没有固定住所,他们工作和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他们不适应城市文化,特别是城市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而且由于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较差,工资低等诸多实际困难,心理困扰也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