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去医院看病时听说过“凑整费”吗?律师王先生看病时就发现自己被“凑整”了。3月12日,王律师咽喉发炎去东华医院进行例行检查,缴费时惊奇地发现发票上多出0.17元的“其他费用”,王律师打印了费用明细后发现这项费用被称为“凑整费”。出于职业的敏感,王律师认为医院的行为属于乱收费。王律师称,他打算以医院侵犯了他的个人财产为由状告医院,索赔两倍赔偿金0.34元。
昨日,记者走访了东莞几家大医院,调查发现普遍存在收取“凑整费”现象,而患者对此却知者甚少。业内人士透露,凑整费是医院收费“潜规则”,医院为了规避风险,会区别对待社保用户和普通患者,同时由于市面上角票紧缺,一些医院不愿找零就会凑整到“元”多收费用。
东华医院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凑整费是为了交易方便而设的行业规则,多收的部分和少收的部分相抵是一个动态的平衡。
东莞市物价局表示,东莞允许医疗机构收费时“采取四舍五入的原则,凑整到”角””,但不能将凑整费单列一项进行收费。同时,东华医院的做法实际上是凑整到“元”,违反了物价局的规定,“东华医院必须退还多收的费用。”
事件:看病缴费被“凑整”
王律师说,由于职业原因,他的咽喉常常发炎,所以常到医院做检查。3月12日,王律师来到东华医院门诊进行例行检查,刷卡缴费后领取了发票却有了意外发现,“在”其他”一栏收费项目中多出了0.17元的费用”。
王律师马上打印出了“门诊费用明细单据”,上面显示“其他”费用有一个他从未听过的名称,叫做“凑整费”。算上药费、挂号费和检查费,王律师实际应该缴纳124.828元,加上被凑整费的0.17元,王律师最终实际缴纳了125元,“其中还有2分钱不知去向了”。王律师询问了收费处工作人员才知道,这是医院为了避免找零钱时麻烦,自动将费用凑成整数收取的。
王律师认为,医院在患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收取凑整费,是乱收费,涉嫌侵占患者的个人财产。王律师说,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他准备把东华医院告上法庭,索赔0.17元的两倍赔偿金共0.34元。“我不是为了自己打官司,这是一场公益官司”,王律师说。
调查:患者对此多不知情
在医院看病缴费时,像王律师一样“被凑整”究竟是不是一种普遍现象?连续两天时间,记者走访了东莞几家大医院的收费处,进行调查。
昨日,在东华医院门诊收费处,记者随机访问了15名缴费的患者,其中有12名被“凑整”,他们被多收的金额多的有0.48元,少的有0.05元,而且他们对此项费用都一无所知。另外3名患者则因无须找零而被如数收费。
市民张先生带着儿子到医院输液,当记者指出其他收费栏多出了0.25元之后,他马上打印出费用明细,当看到0.25元“凑整费”后,他很诧异:“以前从没留意过有这种费用。虽然我不在乎这几毛钱,但医院至少也应该告知一声啊。”
业内人士:
“凑整”是医院由来已久的收费“潜规则”
昨日,东莞一家大型民办医院的工作人员刘先生向记者透露,“凑整费”在医院里是“不能说的秘密”,是医院由来已久的一种收费“潜规则”。
记者走访多家医院后发现,在收费方面,不同医院的设置也有所不同,大部分是遵照“凑整到元”的原则收费。另外还存在一种“潜规则”,医院对社保用户和普通用户是区分对待的,对于用社保卡支付医药费的患者,绝大部分医院都会精确到分,“因为医院要将这部分收费明细传到社保局进行核查,所以不敢多收”。
“如今角票紧缺也是医院要”凑整”的客观原因之一。”另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院收费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医院的角票还是从深圳一家银行“弄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