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时坐堂问诊,下班后到网上进行防病的科普宣传。现在,医生开博的现象十分普遍,患者从中学到科学的防病知识,医生也借此扩大了知名度,小小的博客甚至能起到把患者从线上引到线下与医生见面交流的作用。
开博从三聚氰胺说起
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的郝凤桐主任就是知名的健康博主之一。他的第一篇博文《解读三聚氰胺的危害及临床诊治》是在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应邀而写的,当时很多患儿和家长因为对这种物质不了解而陷入了恐慌,这篇博文及时帮助患者消除了心理恐慌。
从这件事上,郝凤桐得到了启发,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拾。《防治环境砷污染任重而道远》、《尘肺病诊断需要开胸验肺吗?》、《关注儿童铅中毒,关注我们的未来》……郝凤桐的博文与时事紧密联系,他从专业的角度分析问题,帮助网友们识别真相,科学防病。除了这些,他还很注重在季节变化、节日来临的时候针对人们的高发病给出大家生活提示,比如端午节时,他会奉上《吃粽子会发生铜中毒吗?》;过春节时他会来一篇《春节将至,须防鱼胆中毒》;夏天到了,他会给大家讲讲《使用蚊香安全吗》……
他的博文访问量也一路猛蹿,现在已经达到229466人次,仅最近一篇《使用蚊香安全吗》的阅读量就达到了27240人次。
博客搭桥救下11名工人
线上的交流很快就延伸到线下,郝凤桐发现,自从开博之后,他的门诊量增长很快,很多外省市的病人也慕名赶来问诊,这个看似冷门的科室,门诊常常还要加号。
今年4月份,新疆的11名油漆工发生罕见的香蕉水急性中毒,当地医生找不到病因,更不知如何诊断、治疗,无奈之下只好上网搜索“中毒”这个关键词,这一搜就搜到了郝凤桐的博客。通过他的博客,医生们惊喜地发现,他们找到了一个中毒医学的权威专家,于是立即向他发出会诊邀请。那次会诊非常成功,11名油漆工得救了。
现在朝阳医院有近40位专家和科室都开通了博客,其他医院的很多医生也建立了“网上诊室”。例如朝阳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康南,他让病人把片子拍成照片,上传到博客或他的手机上,他跟同事研究之后,得出结论再回复给病人;在去年甲流肆虐时期,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祝贺雄坚持用写博客的形式传递最及时的甲流资讯和甲流防治知识;武警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心理咨询师史宇多年来坚持撰写心理情感类科普文章,为网友答疑解惑……
提醒 网上问诊只能作为参考
在获得了高度认可的同时,也有一些网友对医生开博问诊这种现象提出质疑,觉得看病还需见面交流,单凭患者在网上简单地叙述病情,医生无法作出准确判断。对此,医生们也表示赞同,也都对患者有所提示。比如郝凤桐和康南,除了那些简单的健康常识的咨询之外,凡是患者针对自身病情提问的,他们一般都会提醒患者,“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医药聚焦点
英媒评出厨房十大健康杀手
2010新闻频道精彩火爆热文
男子伪造身份强奸7名女子
男子变性不成功 不男不女的痛苦人生
(实习编辑:卢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