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去年提出,为了帮助更多吸烟者科学戒烟,计划在全市所有50家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开设戒烟门诊。然而记者昨天调查发现,目前设有戒烟门诊的几家医院,戒烟门诊门庭冷落,日接诊人数平均不足10人,有的甚至一周都不足10人。部分医院的戒烟门诊已悄然关闭。
戒烟门诊门可罗雀
昨天下午,呼吸科诊室的副主任医师正在出诊。“从春节上班到现在,我还没遇到一位专门要戒烟的患者。”这家医院原本每周五都有专门的戒烟门诊,不过由于很多戒烟者周五没空来就诊,戒烟门诊现已取消,如果患者有戒烟需要,可周一至周五到呼吸科的普通门诊就诊。
中日友好医院戒烟门诊是北京市开设时间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一家,但与医院其他科室每天上百人的就诊量相比,戒烟门诊每周门诊量只有六七十人。
平均日门诊量达到4000人次的世纪坛医院,戒烟门诊只在每周二下午开放,每次接诊人数不超过10人。
朝阳医院戒烟门诊是目前运行比较好的一家,昨天下午三时半,位于门诊楼四层的戒烟门诊内,医师褚水莲正在接诊当天的第四位患者。这是一对四十多岁的夫妻,妻子陪着丈夫来戒烟。“戒了上百次了,没有一次成功的。”妻子说。
戒烟门诊两度萎缩
北京开设戒烟门诊始于1996年,当时在全市医院开设了22家戒烟门诊。但此后数年,由于患者稀少,都相继关张。到2007年,仅剩朝阳医院、安贞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三家戒烟门诊还在维持。
这种情况到了2008年有所缓解。这一年北京市公共场所扩大禁烟范围,全市的戒烟门诊增加到7家。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19家。据分析,戒烟门诊能再度繁荣,一是控烟日益受到关注,二是在卫生部门的倡导下,各医院争相创建无烟医院。市爱卫会也曾提出,为了帮助更多吸烟者科学戒烟,计划两年内在全市所有50家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开设戒烟门诊。
但数量大幅增加的戒烟门诊并没有迎来大批“患者”。几家曾开设戒烟门诊的医院近期又悄然取消了这项服务。
烟民多数不愿求助医生
“今天的患者中有一个是40多岁男士,患有心脏病,装了起搏器,但做手术时都没能戒掉烟,不得已才来戒烟门诊,每天要抽两包烟。上午还有一个20多岁的女孩,近期想要小孩,所以来戒烟。”褚水莲在门诊遇到的“患者”,多数不是单纯吸烟者,而是为了其他疾病或生儿育女才来戒烟。
“戒烟还需要看医生?”记者随机采访的很多烟民,都觉得戒烟是自己就能完成的事。去年本市完成了首都社区居民烟草使用状况调查,82.3%的吸烟者不认为烟草成瘾本身是一种疾病,不需要到专业部门进行治疗而仅靠个人意愿即可成功戒烟。现在吸烟者中有45.5%的人尝试过戒烟,尝试2次及以上的占67.2%。但是57.5%的尝试戒烟者维持时间不超过3个月。
(责任编辑:陈韶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