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都区投入2000万 农民享受1元看病

医院动态 jkdyz 54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杨二村的潘姨牙痛,来到村卫生站。她交了1元挂号费,乡医给她做了检查,诊断是牙龈炎,开了三天的药还要打两针。和城里医院动辄就扔出几大盒几大包药不一样,发药员从药架上取下一个个大玻璃药瓶,倒出小药粒,一粒粒仔细数好,包成三小包交给了她。交了1元注射费,打了针。看这次病,潘姨就花了两元钱。这是记者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采访时亲眼目睹的一幕。杨二村是花都区在农村实行“1元钱看病”的首批试点。

  “一元看病”解决农民看小病问题

  “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是农民“看病难”的形象说法。花都区是从2004年开始参加新农合的,到了2007年,农民住院开刀最多已可报销六七万元,大病农民有了解决出路,可是,平时头痛感冒之类的小毛病仍然无解。

  如何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花小钱,甚至不花钱看上病?花都区经调研后,提出一个大胆思路政府出钱,购买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和为每位农民提供30元药费,农民每次看病只需交1元挂号费,有了小病就可以在村卫生站不花钱地吃药,门诊报销目录范围内的药品免费供应,打针也只需再出1元注射费即可(含多次注射)。

  有人提出既然政府出钱让村民免费看门诊,为啥还收1元挂号费,干脆全免费了不更好听?原来这里面大有乾坤。收1元有三个用处。一是这一元可以作为乡医的奖金,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二是避免有些农民因拿药免费,家里家禽生病也来拿药。三是控制乡医开药,乡医开出的药费超出定额,要从挂号费和注射费中扣除,这就是为什么杨二村的乡医在发药时要一粒一粒数的原因。药费成本,就这样巧妙地被控制住了。

  一年区政府需投入2000多万元

  这种被命名为“一元钱看病”模式,2005年5月在16个村卫生站试点。2009年6月1日起,试点进一步扩大到57个村。2010年9月,这一模式扩大到全区194个村卫生站,惠及全区44万农民,政府为每位农民投入从原来的30元,也提高到50元。

  农民几乎全免费看病,区里一年要拿出多少钱?记者经过简单的测算一年约需要2200多万元。这笔钱对于花都区来说算不算多?花都区有关负责人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算了一笔账,2000多万元也就只能修一条小路吧,但是用它来解决农民的看病问题,就解决了一个涉及许多人的问题,包括新农合也可以得到良性发展。因为治小病可以防止很多大病的发生,这样新农合的开支自然也就减少了。

  2015年农民看病自付降至30%以下

  这几年,广东省为解决农民看病问题作出了许多努力和有益的探索,“一元钱看病”只是其一。而使更多农民获益的是,新农合制度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全省农村居民参合率由“十五”期末的50.5%提高到99.2%。2010年全省新农合筹资水平经济欠发达地区达到人均150元以上,珠三角地区200元以上,人均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43%,最高封顶线达6万元以上。

  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省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有望达到400元以上,住院费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农民看病自己支出比例降到30%以下。

(责任编辑:单文贤)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广州花都区投入2000万 农民享受1元看病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