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新建太平间是否能开工,附近居民区的全体居民可最后“拍板”。
今天上午记者获悉,由北京市民政局起草的《医疗机构太平间建设与殡仪服务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经开始在质监局网站上向公众征求意见。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居住区附近新建太平间是比较避讳的事情,一些殡仪服务的开展往往也伴随着扰民,在这一方面,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性的标准进行规范。
市质监局标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现在各个省市对太平间和殡仪服务的管理各不一样,因此制定第一部北京市地方标准去规范这一领域非常重要。
建太平间需附近居民全体同意
根据《规范》征求意见稿内容,医疗机构规划设计要求配套的新建太平间,太平间扩建或增设用于遗体告别活动的建筑物,应该经过相邻最近的居民区全体居民同意。依托太平间开展殡仪服务,不得影响周围学校、机关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太平间产生的噪声昼间不得大于55dB,夜间不得大于45dB。
官方解读
质监局标准处相关负责人分析,把这项措施列入标准主要是为居住在太平间附近市民着想,针对的是北京部分远郊区县和乡村。
由于受到一些风俗习惯和观念的影响,医疗机构新建太平间和提供的殡仪服务有时会对相邻居民区造成困扰,因此为了维护周边环境秩序,今后医疗机构如果要扩建或新建太平间,都要由附近居民同意才能开工。
殡仪服务须主动介绍收费标准
医疗机构太平间收费混乱、服务质量差一直“广为诟病”,新的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殡仪服务的从业人员应主动介绍服务项目、工作流程和收费标准。
官方解读
市民政局表示,目前本市殡仪馆总数只有12家,其中市区仅八宝山、东郊两处,很难满足逝者亲属的殡仪需求,太平间提供的殡仪服务仍是一项重要补充。
另外现在医疗机构太平间还存在收费“漫天要价”,服务人员资质不齐等问题,因此,规范医疗机构太平间的殡仪服务和收费将被提上日程。
遗体停放时间最好别超过三天
《规范》对于太平间存放遗体的时间也首次有了明确规定,不宜超过3天。
官方解读
市质监局标准处解释道,这主要是部分家属希望能将遗体多留些时间多看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分歧,所以引入了不宜超过三天的规定,根据起草者的想法,这个时间也应该可以解决好一些医疗纠纷。但这个时间的最后确定,还需要全面征求专家和社会的意见后才会定下。
其他规定
医疗机构太平间应设于隐蔽处,与其他功能区域和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不应影响患者就医
医疗机构太平间卫生防护距离应在25米以上
开展遗体告别服务的太平间,应单独配备告别室预备间和客户休息室
根据业务需要可配备心理咨询人员或社会工作专业人员
应设置足够的停车场地,并安排机动车及自行车停放点
殡仪整容服务过程中应尊重逝者人格尊严、民族习俗与宗教信仰,文明操作。对宗教饰物、假发和眼镜等遗体随身物品应妥善保管,服务操作完成后放回原位
(责任编辑:陈韶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