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攻克癌症贡献卓越:首位中国科学家荣获世卫组织IARC奖章

医院动态 jkdyz 152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的乔友林教授,因其对世界子宫颈癌筛查和预防,特别是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妇女子宫颈癌防治所做的杰出贡献,11日荣获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度IARC荣誉奖章。

  设在法国里昂的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是世界卫生组织领导下的权威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该荣誉奖章由IARC于1993年设立,旨在表彰全世界在攻克癌症预防研究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每年由各国资深科学家提名,投票推选1-2位获奖者。

  IARC奖章设立18年来,获奖者几乎均为欧美科学家,其中包括200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乔友林教授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

  乔友林教授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1997年回国,致力于中国妇女宫颈癌的预防研究,并取得了令世界同行深受鼓舞的成果。

  在美国比尔/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的资助下,乔友林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与美国健康适宜技术研究所以及德国凯杰公司合作,历经5年,在2008年研究成功了一项可在两个半小时左右快速筛查宫颈癌的技术。

  这项名为HPV快速筛查法(careHPV)的技术,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捕捉到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导致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HPV早被国际医学界证明是引发宫颈癌的元凶,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病例中都可以找到它。

  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威胁妇女健康的第二杀手。全球每年大约有47万妇女患宫颈癌,其中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中国每年约有十万新增病例,她们中的70%是农村妇女。著名艺人梅艳芳和李媛媛都不幸死于这一疾病。

  宫颈癌可以预防。然而,由于有效筛查制度的缺位,导致这个疾病在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等一些地区,变成了公共卫生中非常令人不安的问题:宫颈癌死亡率比全国平均死亡率高出了10倍。

  HPV快速筛查技术效果令人满意。“临床检测结果显示,这项技术的假阴性率为10%,假阳性为16%,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使用的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乔友林说。

  近十多年来,液基细胞学和杂交捕获二代的HPV检测技术相继问世。在理论上讲,液基细胞学加上杂交捕获二代的HPV检测技术,是最佳的组合检测方法,其假阴性率为2%,假阳率为15%。“惟一的问题是,做一次这样的检测需要花费500多元人民币,即便是对城市工薪阶层妇女,这个费用也不低。它只适合中国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乔友林说。

  而与目前通常使用的巴氏涂片和液基细胞学技术相比,HPV快速检测技术实验设施简单,操作容易,且费用很低。

  乔友林说:“县乡卫生人员经过基本训练,就能很好地掌握这个技术。它可以在没有水电的情况下操作。”

  他率领的研究团队在山西襄垣县和武乡县,采用三种方法–HPV快速筛查法(careHPV)、醋酸染色后观察(VIA)法,以及杂交捕获二代技术检测(hc2)法,对2388名30-54岁妇女进行了对比检测。

  结果表明,HPV快速筛查技术,识别宫颈癌与高度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大大优于醋酸染色后观察法,并与杂交捕获二代技术的检测准确度相差不大。

  这项技术在中国试验获得成功,改写了宫颈癌生化检测技术的历史。“它的准确度与杂交捕获二代技术相差甚小,但费用却只是它十分之一。”乔友林说。

  “如果妇女一生中能做一次HPV快速检测,做到早诊早治,那么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望下降三分之一。”美国健康适宜技术研究所的约翰・赛乐斯博士说。

  2008年,世卫组织推荐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应用HPV快速筛查技术。

  目前,包括巴西和卢旺达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利用该项技术,在本国开展宫颈癌筛查试点。

  乔友林说,HPV快速筛查技术产品已计划在中国生产,供应全世界发展中国家。

(责任编辑:廖颖瑶)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