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援非“非援不可” 广东共派医疗队员695人

医院动态 jkdyz 49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从1971年向赤道几内亚派遣第一支援外医疗队至今,广东共派出援非医疗队员695人次,共治疗门诊病人200万余人次。如今,广东省派出的由深圳市组建的第三批援加纳医疗队共11名专家已凯旋;由湛江市组建的共27名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员则正在当地执行任务。

  笔者12月11日获悉,第4批援加纳医疗专家队将于12日启程,执行为期1年的援外医疗任务。第4批医疗专家队共11人,包括医疗专家9人和厨师、翻译各1人,由省卫生计生委直属医疗卫生单位联合组建,是一支“技术专家”型队伍,他们全方位地展示广东医生的高水平技术和综合素养。

  此外,由省疾控中心、广州市疾控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选派的我省首批6名有传染病防控经验的专家,也将执行国家援助任务,近期将赴西非埃博拉疫区及周边国家,传授我国急性传染病防控经验,培训受援国医务人员,提高当地埃博拉防控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白衣天使和友好使者

  1971年10月广东向赤道几内亚派遣第一支援外医疗队,自此广东援外医疗工作序幕拉开。截至2014年12月,我省共派出援非医疗队员695人次;共治疗门诊病人200万余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9万余人次;抢救危重病人2.3万余人次。

  援非期间,医疗队员克服了气候炎热、疾病威胁、缺水少电、通信不便等重重困难,不畏艰险,兢兢业业为受援国人民的健康服务。除积极防治传染病、常见病和多发病外,医疗队员还为受援国引进了心脏外科、肿瘤摘除、断肢再植、微创医学等高精尖医学临床技术,并将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医药以及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带到发展中国家,迷倒非洲朋友。

  广东的援外医疗队得到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赞扬,被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医疗队员被称为白衣天使和友好使者。

  一广东医生因突发脑溢血长眠非洲

  在非洲大地上,至今长眠着一位广东医生。

  他叫何贤杰,是广东第六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的眼科医生,来自崖县人民医院(即现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

  1978年3月,就在即将结束赤几两年援外工作之际,何贤杰在紧张的工作中突发脑溢血,不幸以身殉职。

  中国医生去世的消息惊动了赤道几内亚全国,上千名当地民众自发地来送这名中国医生最后一程。当时的总统马西埃夫妇参加了安葬仪式并亲自为墓地培土。

  孩子名叫“谢援非”

  “嘀嘀嘀!”2014年8月的一天,来自广东第27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总队长吴必金的QQ消息弹出,“我们医疗队正在经受考验,但我们在执行国家的任务,必须坚守一线,目前大家的状态都挺好……”

  今年,西非局部地区暴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中国在西非国家的医疗队员被称为“离埃博拉最近的中国人”。我省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和援加纳医疗队共38人与当地医护人员携手防控疫情。目前队员身体和精神状态都良好。

  今年中秋节,省卫生计生委召开了第27批援赤几医疗队家属2014年中秋慰问座谈会,特别安排了部分家属电话连线万里之外的非洲,与亲人互报平安、互诉衷肠。

  “老公,放心,家里都好好的。”

  “老公,现在你那里是早上10时多吧,我们这里是下午,儿子很听话,省卫生计生委刚向我们通报你那边的埃博拉疫情防控情况,我们安心多了,你们也放心工作吧。”

  “我们的孩子名叫‘谢援非’,在我爱人出征前一天出生。孩子的爸爸作为援非的一员,我感到非常骄傲。他去援非多久,孩子就有多大,现在2个月零几天了,非常可爱,我让他不要担心。”队员谢晓明的妻子王丽婷说。

  家属动情的话语让人感动。

  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指出,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援外医疗工作,十分关心队员在国外生活工作情况,尤其关注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虽然赤道几内亚目前没有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但省卫生计生委非常重视医疗队埃博拉防控工作,从委财务拨出数十万元专款,为两支援外医疗队购置埃博拉防控紧急物资,这些物资已运达当地。

  ■援非故事

  奋斗在科摩罗疟区的广东医生

  大科摩罗岛、昂儒昂岛、莫埃利岛和马约特岛,西印度洋上的4颗明珠串起了被誉为月亮之国、香料之国的科摩罗。刚踏入这块远离祖国的异土,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宋健平教授和他的队友来不及欣赏美景,便投入到当地抗击疟疾的战斗当中。

  2007年,为帮助科摩罗人民抗击疟疾,广州中医药大学派出了第一支疟疾防治项目组。早在2006年,该大学就已经派专家深入当地调查疟疾的分布情况。宋健平就是其中一员,他曾在东南亚的柬埔寨、越南、缅甸和非洲的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20余国进行青蒿素复方防治疟疾研究和粤产新药的推广工作,在治疗疟疾方面经验丰富。

  “8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先后派出了50余人近160人次的医疗队伍,累计在科摩罗工作了6600个工作日。”回想起在科摩罗抗疟的日日夜夜,宋健平记忆犹新。“2007年、2012年和2013年,我们先后在科摩罗所属的三大岛――人口3.7万的莫埃利岛、35万的昂岛、42万的大科岛地区通过群防群治、全民服药等措施防控疟疾。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很大成效。”

  虽然条件艰苦,这支以“80后”、“90后”为主的医疗队按捺住对家人、祖国的思念,勇于开拓,成为科摩罗治疟的中坚力量。

  在疟疾防治项目组的努力下,2007年至2013年科摩罗全国分阶段实施全民服用青蒿素哌喹片以快速控制疟疾项目,统计共有超过220万人次参加全民服药,3万多外来流动人口参加预防服药,医疗机构疟疾确诊病例数下降幅度90%以上,实现了全国疟疾零死亡。“与此同时,我们还累计为当地培训了专业疟疾防控人员236名,村级抗疟工作者近4000名,这为当地抗击疟疾事业注入了活力。”

  这些成果都是跑出来的。8年时间,专家们几乎跑遍了科摩罗的整个卫生系统,科摩罗卫生部、莫埃利岛卫生局、昂岛卫生局、大科岛卫生局、各医院及科摩罗所属的339个村落,通过联合这些部门还有媒体的力量,增强当地民众对治疗疟疾的认识。

  ■大使寄语

  几内亚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国与几内亚的合作数量众多,领域广泛,互惠互利。在双边合作中,中国帮助几内亚建设了金康水坝、人民宫、总统府、凯乐塔水电站等。此外,在医疗方面中国长期派遣优秀的医疗队伍援助几内亚医院。今年埃博拉病毒肆虐期间,中国是第一个给予几内亚有力支持的国家,送来了重要的器材、卫生设施和物资,也为我们带来在防疫和消除病毒方面的宝贵知识与技术。

  ――几内亚共和国驻华大使易卜拉希马・索利・索乌

  自1975年博茨瓦纳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开展了建立在真挚友谊、相互信任与尊重基础之上的卓有成效的合作。上世纪80年代,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飞速发展。多年来,两国在卫生、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发展迅猛。许多中国公司在博茨瓦纳承建了众多基础设施项目,为博茨瓦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博茨瓦纳期待与广东省的进一步合作,以促进双方建立更紧密的互利关系。

  ――博茨瓦纳共和国驻华大使萨萨拉・查萨拉・乔治

  尼日尔人民和中国人民永远是好朋友。

  ――尼日尔共和国驻华大使伊努萨・穆斯塔法

  尼日尔是西非的一个内陆国,国内经济以农牧业为主,自1996年与中国恢复邦交以来,双边往来日益密切,在经贸、文教、卫生等领域合作成效显著。尼日尔驻华大使穆斯塔法在了解到广东省外办与南方日报联合推出“非洲大使谈合作”系列报道活动后,专门寄来了他亲自用中文写的寄语,期待尼日尔与中国、与广东的交往更上一个台阶。

  ■对话大使

  苏丹驻华大使奥马尔:

  计划在广州设立总领事馆

  苏丹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幸运的是,贯穿国境南北的尼罗河,为苏丹人民带来抵御酷热与干旱的水源,同时也为发展工农业带来巨大的便利。苏丹是中国在非洲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两国友好往来历史悠久,今年中苏两国迎来了建交55周年的盛事。

  苏丹驻华大使奥马尔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建立在友谊、尊重与相互支持上的中苏关系,是成果丰硕、互惠互利的合作典范。目前苏丹驻华大使馆正计划在广州设立总领事馆,以进一步提升苏丹与广东省的关系。

  中国是苏丹主要贸易伙伴

  南方日报:听说您曾经在中国留学,您对中国的印象如何?

  奥马尔:我在中国工作生活超过20年了。当年,我作为苏丹交换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我4个孩子都在中国出生,我们已经把中国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了。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也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经济、贸易、政治和外交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南方日报:目前中国和苏丹之间的各项往来情况如何?您对此怎样评价?

  奥马尔:苏中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深厚友谊,两国关系是建立在友谊、尊重与相互支持上的,是成果丰硕、互惠互利的合作典范。目前,中国是苏丹主要贸易伙伴,同时苏丹也是中国在非洲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是非洲国家中拥有较多中国投资的国家之一。2013年,中苏双边贸易额达45亿美元。

  南方日报:目前中国企业在贵国主要投资哪些领域?中国在贵国有没有大型援建项目?

  奥马尔:目前中方在苏丹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过去几十年间,在中苏《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的框架下,中国给予苏丹各类援助,这包括友谊堂项目、总统府项目、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道路桥梁项目、综合医院和医疗中心项目等。这些项目显著地改善了苏丹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福利,极大地促进了苏丹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中国也通过其他形式,比如提供办公设备、学校设施、人道主义物资、药品等援助我国。从1971年中国向苏丹派遣医疗队,迄今已派出28批约800人次。

  广州给我留下了美好印象

  南方日报:您对广州有何印象?

  奥马尔:我多次访问过广州,这座城市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比如温暖的气候、热情的人民、发达的经济、强劲的外贸、多元的文化以及可口的食物等。

  南方日报:目前广东和苏丹双边经贸往来情况如何?广东和贵国高层互动情况如何?

  奥马尔:2011年,广东省农业厅与苏丹白尼罗州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旨在进一步加强广东与白尼罗州在农业交流、机械出口、良种推广、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合作。目前也有一些苏丹商人在广州居住,并且进行一些小规模投资。

  2013年,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在广州会见了到访的我国外交部长阿里・艾哈迈德・库尔提,双方就深化广东与苏丹在外贸、农业、能源和矿业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交换了意见。刘志庚副省长表示,广东愿意鼓励本地企业前往苏丹投资,以进一步加强两地的经贸联系,扩大合作领域,进一步提升广东与苏丹的合作水平。

  南方日报:未来打算如何进一步加强两地交流合作?有没有具体计划?

  奥马尔:为进一步提升苏丹与广东省的关系,我们计划在广州设立总领事馆。我此次访粤也希望能邀请更多的广东企业和商人赴苏丹投资,在商贸、投资等多个领域挖掘无限商机,开拓更大市场。

  科摩罗驻华大使马哈茂德・穆罕默德・阿布德:

  感谢广东提供医疗援助

  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和科摩罗各项合作不断加强。2011年,中科签署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为两国在各领域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中国一直关心科摩罗的发展,积极为其援建了总统府、人民宫、国际机场、国家电视台等大型项目,为推动科摩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过去,科摩罗人民一直饱受疟疾的折磨,该国90%的人群都感染过疟疾。在广东的积极援助下,今年11月,该国宣布成功根除疟疾。阿布德在采访中表示,为进一步加强两国及两地人民的交往,科摩罗政府正在寻找与中国缔结友好省市的可能性。

  欢迎中国企业到科摩罗投资

  南方日报:自1975年中国和科摩罗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合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阿布德:1975年,科摩罗联盟宣布独立后,中国是首先承认科摩罗独立的国家之一,这一重要的友好之举一直为科摩罗人民所珍视。自两国建交以来,双边合作得以不断加强。

  回顾中国与科摩罗建交近40年的历史,科摩罗政府一直在国际事务中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中国政府也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积极给予科摩罗大量援助,帮助我国人民发展国家。

  南方日报:目前中科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还很小,未来有没有进一步促进计划?

  阿布德:自2011年科摩罗在北京设立驻华大使馆以来,使馆一直鼓励中国企业到科摩罗投资,一些中方企业已经去过科摩罗考察,并表示有兴趣投资。科摩罗政府也将提供鼓励措施,吸引外商投资。

  广东社会氛围与科摩罗相近

  南方日报:据了解,最近几年中国在贵国开展了根除疟疾的医疗援助,目前进展情况怎样?

  阿布德:在科摩罗,疟疾流行严重,超过90%的人群都感染过疟疾。在过去的几年中,科摩罗政府积极与广东省相关卫生部门、广东新南方青蒿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展开合作,开展根除疟疾的行动。在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和专家的帮助下,超过70万科摩罗人民服用了中国研发的治疟药物青蒿素。今年11月,科摩罗已经宣布根除了疟疾,在非洲只有极少数国家取得过治疟成效。

  南方日报:科摩罗官员到访广东省的多吗?

  阿布德:过去几年来,许多科摩罗的高层政府官员,包括大科摩罗省省长以及科摩罗联盟副总统都曾访问广东。政府官员也建议科摩罗人民访问中国。为进一步加强两国及两地人民的交往,科摩罗政府希望与中国缔结友好省市。

  南方日报:广东有很多非洲人从事贸易,这其中有科摩罗商人吗?

  阿布德:大部分以前到欧洲、中东做生意的科摩罗商人现在都选择来广州和周边的城市作为经商的首选之地。现在也有许多的科摩罗年轻人到广东开展学业,因为这里的环境和社会氛围与科摩罗非常相近。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医疗援非“非援不可” 广东共派医疗队员695人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