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是近年备受关注的社会矛盾。近日,江海区司法局外海司法所会同外海街道医调委、外海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等部门,迅速成功调解了一起影响较大的医患纠纷,使这起可能导致矛盾激化的群体性事件得到圆满化解,既保护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医疗机构正常的医疗秩序。
调解背景
10月7日20时许,外海街道某村30岁女村民岑某因患皮疹,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到江海区某医院住院治疗,次日6时突发危重症状,经院方全力抢救无效于当天7时死亡。患者家属认为医院诊疗过程存在过错,要求医院赔偿丧葬费、死亡补偿金等费用共计100多万元,因双方协商未果,引发医患纠纷。
10月13日上午,10多名村民披麻戴孝在该医院门口静坐,并在住院部的门前挂起横幅,严重影该院的正常诊疗秩序。
调解过程
外海司法所获悉这一情况后,及时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订调解方案,派出调解人员到场了解情况,安抚家属情绪,并详细解释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程序,宣传公安部、卫生部联合发布的《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规定,明确指出当事人采取在医疗机构内静坐和拉横幅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的不当行为,引导当事人到外海司法所进行调解。
江海区和外海街道两级领导高度重视,有关部门领导亲临现场指导调解工作,要求患者家属在法律框架的范围内解决医疗纠纷,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医院方面也表示希望患者家属能走法律程序解决问题,如经医疗事故鉴定确定为医疗纠纷,医院承诺“该怎么赔偿,就怎么赔偿”。但患者家属方面以生活困难,走法律程序耗时太长为由拒绝。
外海司法所所长李创继告诉记者,调解人员认真听患者家属倾诉后,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鉴于患者家属家庭经济困难的实际情况,还建议医院方先行支付部分款项,用于处理后事,然后依照法定途径解决医疗纠纷。但患者家属依然拒绝。在司法所一再耐心地做双方思想工作后,患者家属作出大步退让,提出只要一次性拿15万元赔偿,外加丧葬费5000元。对此,医院召开会议讨论,最终同意支付这笔费用。在司法所主持下,医患双方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
记者手记
这宗案例最终能圆满化解纠纷,得益于调解人员反复耐心细致的调停。其实,对于医疗活动中的救治措施、方法、尺度、效率、效果等,行内人和行外人的观感和看法可能有很大分歧,通过医疗鉴定确认责任是对双方最公平的解决方案。希望每一件纠纷都能循医疗鉴定解决,如果医生的确没有过错,鉴定会给他们一个公道;如果医生有错,那他们能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应当承担什么责任,便于以后进一步改进。如此一来,患者得到的救治也许会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