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成功实施粤北首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医院动态 jkdyz 99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笔者近日从广东清远市人民医院获悉,该院耳鼻喉科成功为一位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实施了小切口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这在粤北地区尚属首例。目前,患者情况稳定,没有出现耳朵流脓、面瘫、脑膜炎等并发症,于近日进行人工耳蜗开机调试。

  耳鼻喉科主任陈翠芳表示,传统人工耳蜗植入术切口大,可能带来残余听力的损伤,造成听敏度和康复效果受影响,而此次实施的小切口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切口小、痕细微或无,头发剔除少或不剃,头皮不易发生感染、缺血、坏死,让患者满意度更佳,重要的是微创植入,保护了听力残余。

  双耳感音神经性聋佩戴助听器也难以交流

  早在12年前,30多岁的李某就开始出现左耳听力下降,逐渐听不清左耳旁的声音,虽然曾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但是疗效不好,最终导致左耳聋了。

  祸不单行,就在3年前,他的右耳听力也开始下降,听不清耳旁声音,耳朵经常嗡嗡作响,还会出现右耳闷塞感。当地医院考虑为右耳突发性耳聋,治疗后症状好转后出院。

  出院后,李某的右耳聋还是反复发作,听力呈渐进性下降,且成不可逆性,他开始佩戴大功率助听器。直到前段时间,助听器也难以让他与人进行言语交流,他于是来到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做了相关检查后,李某被诊断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翠芳介绍,由于螺旋器毛细胞、听神经、听觉传导径路或各级神经元受损害,致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传递障碍以及皮层功能缺如者,称感音性、神经性或中枢性聋,临床上用常规测听法未能将其区分时可统称,感音神经性聋主要是因为耳蜗听神经以及听觉中心出现障碍。

  微创植入手术,保护听力残余

  为了让李某重回有声世界,陈翠芳决定为李某实施小切口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人工耳蜗现已成为治疗重度至全聋的常规方法。”陈翠芳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人工耳蜗是一种可以帮助听力障碍人士恢复听力和言语交流能力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声音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脉冲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刺激听神经来恢复、提高及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

  陈翠芳表示,传统人工耳蜗植入术,存在大切口带来的问题,皮瓣愈合不佳,感染,残余听力的损伤以及听敏度和康复效果受影响。为李某实施的小切口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切口小、痕细微或无,头发剔除少或不剃,头皮不易发生感染、缺血、坏死,让患者满意度更佳,重要的是微创植入,保护了听力残余。”

  记者了解到,此次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历时一个多小时,手术很成功,是粤北地区首例。这意味着,以后清远的耳聋患者需要植入人工耳蜗,不用跑到外地医院了。

  目前,患者情况稳定,没有出现耳朵流脓、面瘫、脑膜炎等并发症,于近日进行人工耳蜗开机调试。

  人工耳蜗植入术半数用于儿童

  记者获悉,人工耳蜗植入这项技术1995年已经开始在我国开展,目前已经相对较为成熟。一些特殊适应症的耳聋病例的人工耳蜗植入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得到了证实。

  陈翠芳告诉记者,世界上有超过40万人使用了人工耳蜗,其中半数以上是儿童。语前聋的患儿成功植入了人工耳蜗后,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上普通学校读书学习,将彻底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语后聋的成人术后也恢复了接近正常的听说能力,重新融入到主流社会中。

  目前,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症进一步扩大。据陈翠芳介绍,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适应症有以下几点:术前完全没有残余听力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内耳畸形和耳蜗骨化病例的人工耳蜗植入;合并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小龄耳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高龄耳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

  ■温馨提示

  人工耳蜗植入后还要进行康复训练

  陈翠芳主任提醒,人工耳蜗植入后,关键的还要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特别是要加强对语前聋患儿术后进行康复训练。

  1.听觉训练阶段。主要是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去倾听各种声音,唤醒其沉睡状态,并经常给予刺激、反复训练、反复强化,使聋儿逐渐适应日常各种声音步入有声社会。

  2.词汇积累阶段。在听觉训练基础上辅佐以视觉和其他感觉使他们知道更多社会事物,把看到触到的东西与声音信号结合在脑子里形成信号使他们逐渐理解言语含义。

  3.语言训练阶段。在词汇积累的基础上,训练聋儿多说,由单字到短句,由简到繁,由少到多,逐渐做到能听懂别人的语言,使别人能听懂自己的语言,人工耳蜗康复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承担专业康复指导的服务机构为听障儿童及家庭提供适宜的康复训练模式。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清远成功实施粤北首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