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的承诺 一日跟朋友闲聊,他问:现在网上流行一个词叫“七年之痒”,这个“痒”是什么意思?我笑答他:“痒”就是不舒服之意。朋友又问:为什么“不舒服啊?”“不舒服”为什么当初要结婚?为什么要在第七个年头开始“痒?”看朋友饶有趣味,看来我得深刻的解释一番才行。我对他说:“七年之痒”指人们结婚后在第七个个年头左右开始,要经历一次危机的考验,这个考验是婚姻中的“遵义会议”,一旦成功,婚姻便能朝向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则可能二人分道扬镳、分崩离析,最终可能导致婚姻解体、劳燕分飞。 他听完,面露诧色,说,这“痒”真有这么可怕吗?的确,这是很多夫妇进入婚姻后所必经的第一道“坎”,是决胜婚姻幸福与否的疆场之一。而且,就目前的趋势看,这“痒”的时候大为提前,已远不到七年就开始“痒”了,有五年之“痒”、三年之“痒”,还有新婚不到一年浑身都“痒”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到底为什么会“痒”呢?这得从头说起,当两个人见面的一刹那,爱火骤燃,相互吸引,彼此感觉良好,决定结婚,婚后一年半载,恩爱有加,甜甜蜜蜜,随时光流逝,新婚的热度在降温,加上生活琐事,兴趣性格差异,起了冲突,产生不愉快,尔后,不愉快接二连三的增多,感情的分歧、隔膜愈来愈大,于是一方或双方产生一个“念头”――我是否要和你过一辈子?这即是“痒”的由来。 感情世界无小事 也许看起来是件微小之事,可能会对感情造成巨大的波澜。以先生晚回家为例,该是小事吧,太太先是抱怨、生气、警告,这一切均无果,太太每晚寂寞难奈,上网聊天打发时光,一来二去,碰到一“博爱男人”,甜言软语重开了太太的芳心,先是网上聊,然后电话聊,最后见面聊,直至床上“聊”。哪有不透风的强,终被先生知道,脑羞成怒,以太太不贞为由宣告离婚,好端端的一个婚姻就毁之夭夭。这可是应验了古话: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啊! 婚姻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不就是两个人过日子嘛,实际上它是一门非常有趣而深奥的学问及艺术。想想看,两个不同性别、背景、种族、语言、习惯、文化的异性男女,因为“爱情”这个无可视无可摸只可感的东东,牢牢的连接在一起,而且要度过几十年的时光,这容易吗?当然不容易啊!这里面有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性格与兴趣的冲突、感性与理性的碰撞。有着这样巨大差异的两性男女合在一起搭伴生活,寻求一种和谐的韵律及节奏,实属不易,连亲密相依的“唇齿”尚且还偶尔打架的时候,何况人乎? 这也告知我们一个事实:婚姻中的不和谐有其存在的客观因素。同时,也提示了婚姻的幸福需要有效经营的理念。也许在人们的潜意识的深处,艳羡牛郎织女的两小无猜,董勇与七仙女的浪漫爱情,更有琼谣小说的缠绵哀婉……这些传说和小说都把爱情刻画的带有如诗如梦一样的瑰丽色彩,是完美的、浪漫的、哀伤的、甜蜜的、幸福的。然而,现实的爱情或婚姻不仅要浪漫,还得要面包;不仅要想象,更要求现实。 所以,当一对新人带着对婚姻美丽的向往而进入生活后,慢慢的感性的因素在消减,代之的是现实的物质与性格的磨砺。假如婚前他们都把自己最美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对方,有时为了取悦对方而暂时压抑委屈自己,现在结婚了,成一家人了,用不着再遮遮掩掩,就在时间的掩护下,他们的“真身”一一显露出来,也揭示了他们“真实的自我。”当两个真实的自我在互动的过程里,难免发生冲突和碰撞的时刻,而且,他们各执己见,互不想让;或老是一方得胜,一方委屈,胜利的一方得意洋洋,委屈的一方压抑了情感,种下了“祸种”。 “小忍则乱大谋” 一次的压抑不足为甚,但累计的次数多了,当情绪的压抑一旦决堤,也势如破竹般的摧毁他们彼此的“自我”,原本不够夯实的感情基础,在这样声势浩大的冲突的颠覆之下,立马摇摇欲坠,关系惨将破坏。这倒不是说夫妻间不能冲突,要努力“求和”,而是大多的夫妻都不懂得如何有建设性的吵架及冲突,吵架的艺术性决定了吵架是促进关系增进还是破坏感情发展的根本区分。 在日常婚姻的经营中,关系埋下了阴霾,潜藏了暗流,如果二人没有自觉的意识想要把关系彻底的梳理及改善,就会或多或少在感情中遗留了阳光照耀不到的“黑暗点”。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没有墙缝,外面的光线能照进来吗?夫妻婚内情感的“缝隙”也给“外人”提供天然的可乘之机。再加上现今资讯泛滥的时代,人们交际手段的发达,也从客观上增加了感情外遇的机率。但是,虽然婚外恋热情似火,但到头来真正过的幸福的人又有几许?根据西方心理专家的统计发现,普遍婚外恋的家庭,成功的比例是很低很低的,具体数字不得知。这里面是什么东东在作怪呢?也就是什么让婚外恋的二人不能携手到老呢?有个例子你们看完就知道了。 某男结婚十年,育一子,跟太太磕磕畔畔,老是沟通不好,心里一直是个疙瘩,想离婚苦于没遇到合适的人,只好忍着过日子。他常年在外出差,有次参加一个业务洽谈会,遇到一个同行的女人,二人谈的非常投机,在一次酒吧里借着酒精二人情感爆发,终于越过了界限,事后他们发现彼此是最适合的人。原来那个女人也跟老公有很大的“问题”,二人愈发感慨人生古难全,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女人便想和这男人终生厮守在一起,男人也有同样的愿望。二人商定回去后各自离婚,他们再结婚。好不容易他们二人从原来的婚姻中解脱出来,在一起结婚了,这迟到的幸福着实令他们乐不思蜀、感动涕泠。但好景不长,现在的太太又犯愁了:婚后的先生还是照旧常常出差,每当她独自面壁、独守空房之时,心里念叨不停:先生是与她在外偶然相识,擦出火花的,现在他一人在外,寂寞难免,会不会又遭遇哪个红颜知己,再惹出一番情事呢?想着想着,心中的不安愈演愈烈,于是睡不着吃不香,不停的对老公“电话查岗”,开始还好,频率多了老公烦恼骤生,二人战争又上演,他们的婚姻在维持了一年后以离婚收场。 各位可以想想,是什么让这对夫妻缘分散尽、分道扬镳呢?是他们的亲密感不够吗?性格不和吗?都不是!而是最根本的“信任建设”问题,他们之间的感情的信任基础太薄弱――他们是建立在对过去婚姻“背叛”的基石上,自然的内在信任是不足的,是有条件的信任,而非无条件的信任。检查一下他们感情建立的过程就知道,他们首先都是有婚姻的,但存在着许多未解决的问题,然而他们首先都未能尽力的去面对自我与婚姻的问题,而是选择了不负责任的“逃避”――从新找另一个人作为填补!原认为“我们”更适合,其实是两个有“问题”的人凑到一起,看似般配,实在潜伏着新的“危机”――因为内在原有的问题并未消除,只是“新瓶装旧酒”罢了! 关键是“彼此的信任” 因而,我们可以了解,其实确定婚姻稳定和幸福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彼此的信任”,也是“一种承诺”――承诺无论发生了什么,你们都在一起!这是关乎自我最透彻的宣言。但是现实中,很多人也信誓旦旦的承诺“我爱你”、“我会对你好!”等,可是那个承诺的分量有多重?是一时脑子发热,还是只是一时为取得对方的信任?很值得商榷。轻允寡诺的人实在太多,随便放弃的人也太多,因而破碎的爱情满大街都是也见怪不怪了。 承诺可是心灵深处的指南,是基于成熟的自我与另一个成熟的自我的心灵接轨。承诺是庄严的,神圣的,纯洁的,单纯的,厚重的。如果你尚未准备妥当,请先不要承诺,只有准备完全的承诺,才是真实有效的、有价值的承诺,而不是欺世盗名的谎言! 如果你尚未觉得安心,对自己和对方还未有充分的信任,就暂且不要逼自己和对方做承诺。先回到自己的身上,深刻的探索自我的心灵,找到最初的热情与动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