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防艾就是防公共卫生危机

医院动态 jkdyz 55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7日上午,黑龙江地(市)、县党校艾滋病与社会政策师资培训班在省委党校正式开班。培训班请来了中央党校教授靳薇,她从2001年开始就致力于在中央党校以及全国各地的党校开展艾滋病防治政策的培训课程,曾获得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颁发的“防治艾滋病杰出贡献奖”。本报记者采访了她。

  在靳薇看来,防治艾滋病就是在防一种公共卫生危机,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很难真正地认识到这一点。美国自1981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到政府高调干预艾滋病防治的时间长达10年之久。而中国在艾滋病防治方面也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1985年到1989年我国采取的是“拒艾滋病于国门之外”的策略,1989年至1995年我国对艾滋病的防治进入了局部打击和预防的阶段,1995年至2000年防艾工作才陆续在全国范围内展开。2003年“SARS”为中国人上了一课,它让人们认识到公共卫生问题也会演变为社会危机,国家开始高调关注公共卫生问题、关注艾滋病的防治问题。但是,艾滋病又不同于“SARS”、手足口病等疫情,那些传染病蔓延快,发病急,易于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艾滋病潜伏期长,病人又相对比较分散,很难令人们重视。

  靳薇曾对在党校学习的部分领导干部做过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0%左右的领导干部认为牙科诊疗等方式不会传染艾滋病,还有30%左右的领导干部认为蚊虫叮咬和使用公共泳池等途径会传染艾滋病,事实上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

  认为可能传播艾滋病的途径不会传播艾滋病,这会危害自己的健康;而认为不可能传播艾滋病的途径会传播艾滋病,这又会造成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靳薇说,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会让艾滋病患者无法生存、无处可逃。北京(搜吧)甚至还流传着一句话:“邻居得了艾滋就搬家,自己得了艾滋就自杀。”事实上,是无知加剧了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目前还没能研制出防艾滋病的疫苗,但是我们可以做好防艾的宣传工作,给人们在头脑中打一针防艾疫苗,让大家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从而减轻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减轻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程度。

  采访最后,靳薇说:“我们防治艾滋病,也是在预防公共卫生灾难可能会引发的连锁问题。人们提高了认识,很多问题就可以得到改善和解决。”

(责任编辑:发布员)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专家:防艾就是防公共卫生危机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