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你知道煎药用什么水好吗?你对煎药使用的器皿了解吗?知道正确的服用时间和产生最好药效的熬制方式吗?
很多患者都是看完中医、取了中药自己回家熬,其实熬药看似简单,其中却大有学问。本期,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煎药室主任徐晓艳为大家详细解读。
煎煮器具:不选金属材质的容器
熬制中药的容器应选用砂锅、砂罐或搪瓷缸,以陶砂罐为好,也可以用不锈钢容器,但不能用铜、铁器或钢精锅。
之所以不能选择金属材质的容易是因为,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而铜、铁、铝等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易与中药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如铁易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药液颜色加深,并会使药液带有铁锈味,影响药效的发挥;铝与有机酸反应,形成化合物被人体吸收后蓄积在肝、肾等组织中,对人体造成损害;铜器受热易氧化生成对人体有害的铜绿……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此外,在用水上,城市居民以自来水为主,也可用矿泉水、纯净水、干净的溪水。不可用热水浸泡中药,因为在药的表面会生成一层膜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水以浸过药材3-5cm为宜,水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过多喝苦药伤胃,过少影响药效煎出。
熬制时间、服药剂量有讲究
“患者从药房买回来的药物,基本上都是成品,直接浸泡煎煮即可。如果是自采的,则要咨询专业人士,在指导下洗净后再煎煮方可。”徐主任介绍,煎药时火候的控制,一般中药以开锅后小火保持沸腾就可。而进入煎煮阶段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浸泡:将准备好的中药材取一服(如有小包,不需要打开)加清水没过中药3-5cm,浸泡30-40分钟左右;2.煎煮:煎药时先用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煎煮15分钟,一服药煎两次,将药汁合兑在一起服用,或遵医嘱;3.煎药时间:一般煎两次,第一次煎时煎30分钟,第二次煎15分钟,合并两次煎液即可服用。但解表药只要煎开后20分钟左右就行;补益药可以小火慢煎60分钟;矿物、介壳类、有毒中药可以多煎一些时间。滤取药液时,一般药液煎取量需根据个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每剂400-6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100-300ml;4.服用方法:煎出的药汁,每天服一剂,分2-3次服用,或遵医嘱。
特殊药物需要特殊煎、特殊服
对于特殊药物的煎服方法,徐主任指出,一些矿物类和贝壳类的中药是需要先煎的,如:磁石、鳖甲等;还有一些芳香类中药是后下药物,如薄荷、藿香等;某些贵重中药需要另煎(另炖),如:人参、西洋参等;一些胶类的中药需要烊化,如阿胶、鹿角胶等;有些中药还需要包煎,如旋复花、车前子等用纱布包后与其它药一起煎。
徐主任还提醒患者,在家中没有煎药专用无纺布袋时,可以选用干净的纱布将药包裹,也可直接将中药置于锅中浸泡煮制(需包煎、另煎的药物除外),煮好后,用纱布或空隙较小的干净白布过滤取汁。此外,在保存药物时,需将未能及时喝完的药液置于密闭容器内(除铁器等),冷藏避光保存。
少吃凉辣注意饮食才能保持药效
采访中,徐主任提醒说,夏季阳气盛,再吃烧烤、辛辣、辛温食物容易阳上加阳引起上火,因此服药期间都不宜食用,以免影响药效。同时,咖啡、茶等饮料中含有鞣酸等物质,对药效也有影响,应与服用汤药的时间错开。
不同的疾病有着不同的饮食宜忌,患者在服药前最好咨询医生,避免因饮食不当而加重疾病或降低药物疗效。
文/图 本报记者 阎韵竹
图说煎药
受访专家:徐晓艳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中药煎药室主任
采访时间:7月31日(周四)上午
很多时候,去医院的患者或者家属往往都是匆忙地看病、取药、服药,而很少有人了解过正确的煎药方式和医院的煎药室是如何为大家进行药材熬制的。本期记者走进了平均室内温度在38℃的中药煎药室,以图文的方式记录这个中药汤剂在使用前的最后一道标准工序。
专家提示
三类中药 不宜饭后服用
很多人都认为药物须饭后服用,其实不然,中药汤剂服用时间会影响药物疗效,选择合适的时间服药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中药不能饭后服用。
一、治疗肠道疾病类药物:如泻下剂等,空腹服用可以使药物不被食物所阻,迅速发挥药物疗效;二、补益类药物:如四物汤、四君子汤、生脉饮等,空腹时服用,可以使药物充分吸收,更好地发挥补益气血、调理阴阳的作用;三、驱虫药物:如理中安蛔汤、乌梅丸等,空腹服用可以使肠中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便于药物驱杀虫体,使虫体快速排出。
徐主任提示:空腹服用的药物要求在饭前至少一小时服用,并且尽量在早上空腹时服用,因为空腹时胃及十二指肠内没有食物,药物可以避免与食物混合,迅速进入肠中,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因此,以上三类中药为了更好地发挥药效,不宜在饭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