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15消费者投诉,护肤品中投诉最多的就是美白产品。严重的因为使用美白产品患上白癜风、皮炎等皮肤科疾病,普遍的则在使用后感觉皮肤变薄,红血丝明显,发生过敏症状。鸥美药妆的专业皮肤科医师告诉您,美白产品实际上是属于特殊用途护肤品,其中含有特殊成分;一旦用错这些成分,就容易引发各种皮肤问题。在选择美白产品时,一定要事先了解清楚各种成分,用对美白成分才能不敏感。
警惕!远离危险分子!
许多不争的事实表明,越是号称能快速美白的,隐藏的风险越大!因为人体肌肤每28天呈现一个新陈代谢周期,美白也是以28天为周期,才能显现出效果。假如有产品号称三五天就能变白,那你一定要小心了――想当年,多少美女因为相信这句话而导致汞中毒!

让我们一起来找出那些危险分子,请你以最快的速度远离他们!
通缉犯NO.1
汞――俗称水银,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明确规定,汞是化妆品中的禁用物质。一些化妆品中所含的氯化亚汞,短时间内会起到迅速增白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者会出现皮肤苍老加速等现象,实际上起到的是毁容的效果,长期使用汞含量超标的化妆品易患皮肤癌。
通缉犯NO.2
铅――铅能抵制黑色素生成。但化妆品中的铅如果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将危害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加上胎儿的大脑比成人大脑对铅的毒性作用更敏感,铅对胎儿期发育的损伤,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能表现出来。
通缉犯NO.3
曲酸――在对比试验中发现,现有的美白成分中,它的效果最明显。曲酸一般从青霉、曲霉等丝状真菌中提取,是一种含有毒性的细胞。前几年日本厚生省对实验小白鼠喂食曲算,发现有致癌性,因此在日本只要含有曲酸成分的美白产品,几乎全部已经下架。

通缉犯NO.4
对苯二酚――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发出警示,具有美白、淡化黑色素等作用的护肤品大多含有化学成分对苯二酚,存在致癌和引起皮肤损伤等潜在危险,因此应作为处方药销售,并在医生指导下有限制地使用。
通缉犯NO.5
香料――香料广泛存在于化妆品、调味剂、清洁剂、药物以及多种生活用品中;最初香料过敏被认为是少见的,后来随着诊断方法的发展,香料被认为是接触性过敏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最近的研究显示,对香料及其相关产品的接触性过敏将成为未来数年内预防医学的重点之一。
其余通缉中
维甲酸、过氧化氢(双氧水)、维A酸等,长期使用都会对肌肤造成损害,而且孕妇必须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