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者益人亦能损人

女性护肤常识 jkdyz 8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原标题:酒者益人亦能损人

  饮食之道

  中国人有句老话“无酒不成席”,每到节日聚会,总少不了酒的身影,酒可起到调节气氛、联络感情等作用。此外,酒在中医药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中医用酒治病历史悠久。历代医家将酒的药理作用与中医药学融为一体,创制了药酒,既可治病,又可防病,而且还可以延年益寿。然而“酒者,既益人,亦能损人”,虽然酒能强身治病,但酒也能伤身致病。

  酒是“百药之长”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文化以其“酒品”、“酒义”、“酒德”、“酒道”塑造了酒文化的独特内涵。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池晓玲谈到,酒和人们的饮食生活密切相关,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感觉到酒的存在。酒不但在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方面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酒还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说文解字》云:“t,治病工也,从酉”,酉即指酒,可见古代医生治病疗疾与酒有密切关系,《黄帝内经》设立专篇――《素问・汤液醪醴论》探讨汤液醪醴的制法和治疗作用。酒是最早的兴奋剂和麻醉剂,更能“通血脉”、“行药势”,还可用作溶剂,故《汉书》称之为“百药之长”。从最初的单纯用酒治病,发展到后来的制造药酒,足以证实酒在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喝酒过量伤肝胃

  虽然酒能强身治病,但酒也能伤身致病。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医师范宇鹏指出,中医对酒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便有了阐述:“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G悍,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白酒甘苦辛、大热,少量饮用可通经散寒,过量饮用则易蕴湿夹毒,对人体造成伤害,常,引发恶心呕吐、胃痛、腹胀以及一过性的精神症状等表现,湿热酒毒不能及时消解,上蒙清窍,第二天就会出现头昏头痛、精神不佳的症状,喝酒过度更会引起昏迷或休克。如果长期饮酒无度则令土壅木郁,肝脾失和,湿热、血瘀、酒毒相互搏结,在胁下形成硬块“酒癖”,即我们现代医学所说的酒精性肝硬化,对健康构成很大威胁。

  中老年人一定要控制好喝酒的量。喝酒量通常以纯酒精计算,男性以每天不超过50克为佳。也就是说,如果喝50度的烧酒,就不要超过100毫升(二两)。而一般女性的安全饮酒量是男性的50%,即25克,所以女性喝烧酒最好不要超过50毫升(一两)。就酒的种类而言,对于中老年人以酒精度数较低的红葡萄酒、绍兴黄酒、客家娘酒等为佳。

  解酒排毒需辨体质

  在餐桌上,酒作为助兴之物不可或缺,不胜酒力之事也时有发生,民间流传各种食疗解酒的妙招,到底哪些有用呢?

  池晓玲说,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很多食物都具有解酒的功效,如萝卜、香蕉、梨、柚子、西红柿、水蜜桃、枇杷、桑椹、葛花、菊花、扁豆等都有解酒作用,尤其葛花解酲汤,是解酒名方。

  范宇鹏进一步谈到,解酒的要点就在于化湿排毒,保肝护胃。一方面需尽快排出酒毒,方法有三种:一是促进排汗,二是通利小便,三是行气通便。另一方面还需时时顾护正气,保肝胆、护脾胃。

  不过要注意的是,解酒排毒也要辨清寒热体质,有针对性地选用解酒饮品,才能事半功倍,起到解酒不伤身的作用。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酒者益人亦能损人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