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新妈妈产后血晕?

哺乳期保健 jkdyz 44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如何治疗新妈妈产后血晕?

  产后血晕,是指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坐起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口噤神昏,不省人事等症。那么,产后血晕应该怎么治疗呢?

  中医药膳治疗产后血晕

  产后血晕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头晕眼花、不能坐起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甚至神志昏迷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导致血晕的原因,一是生产时失血过多,心神失养,以致气虚血脱;二是血瘀气滞,扰乱心神而致血晕。治疗时可对症用独参汤、定坤丹或夺命散。还可根据病症分型采用药膳调理。

  血虚气脱型药膳方

  黄芪粥:黄芪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粳米50克煮粥,熟后加入药汁和适量红糖,再稍炖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次。

  五味子大枣人参汤:五味子50克、大枣10枚、人参12克,水煎共煮。取药汁加红糖适量,温服,每日1剂。

  莲子粉粥:莲子共研细末,每次取15克,同粳米30克煮粥,熟时调入适量红糖即成,每日早晚各1次。

  当归羊肉芪姜汤:羊肉500克(洗净后切片),当归60克,生姜、黄芪各30克,大枣10枚,加水文火炖汤,吃肉饮汤。

  血瘀型血晕的药膳方

  桃仁粥:桃仁15克,捣烂后加水浸泡,取汁。粳米50克,煮粥,粥半熟时加入桃仁汁与适量红糖,炖至粥熟,每日清晨服食。

  佛手元胡山楂汤:佛手、元胡各6克,山楂10克,水煎,取汁饮服,每日1剂。

  黑豆红花汤:黑豆30克,红花6克,水煎,取汁冲50克红糖温服,每日1次。

  艾叶干姜醋糖饮:艾叶、干姜各9克,水煎,取汁,加入米醋100毫升,再加适量红糖,稍煎片刻,温服,每日1次。

  针灸 治疗产后血晕

  产后血晕多因产后血气暴虚,营阴下夺,虚阳上冒清窍,或产时感寒,恶露不下,内有停瘀,气逆于上,忧乱心神而发为血晕。

  【辩证分型】

  (一) 血虚

  症见分娩后,忽然头晕,昏厥,不知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浮大而虚,舌淡无苔。

  (二) 血瘀

  产后恶露量少,少腹阵痛拒按,心下急满,气粗喘促,神昏口噤,不省人事,两手握拳,面色紫暗,脉涩,口唇舌质均紫。

  【治疗】

  (一) 血虚

  1. 治则:养血补气救脱。

  2. 处方:支沟、足三里、三阴交、关元。

  3. 方义:取足三里、三阴交,旨在健运中州,使气血生化有源;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经穴,三焦乃水谷之道路,故用之以加速水谷精微之输布,补气而养血;关元,益阴回阳救脱。

  4. 治法:关元用艾卷雀啄法灸之。足三里、三阴交,宜用补法,支沟先补后泻,以补法为主。留针及艾灸至神志恢复。

  5. 古方辑录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产妇血运不省人事:针手少阳经支沟二穴,足阳明经三里二穴,足太阴经三阴交二穴”。

  《医学纲目・妇人部》:“神门、内关(不应,取后穴)、关元(灸)”。

  《神应经・妇人门》:“产后血晕不识人:支沟、三里、三阴交”。

  (二) 血瘀

  1. 治则:行血通瘀开闭。

  2. 处方:支沟、血海、水沟、十宣。

  3. 方义:支沟取其能宣行三焦之气机,血海通经活血,两穴配合,祛停瘀,降逆气,水沟启闭开窍,加速苏醒,十宣顺接阴阳,宁志定神。

  4. 治法:十宣以三棱针刺血;支沟先泻后补,以泻为主,余穴用泻法。亦宜留针至神清。产后血晕,无论是血虚或血瘀,都宜根据症情轻重,适当配合其他中西医疗法。

  5. 古方辑录

  《神灸经纶・卷四》:“产后血晕:支沟”。

(实习编辑:杜亚楠)


健康第一站, 版权所有丨 转载请注明如何治疗新妈妈产后血晕?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